劈波前行再启新程——写在梁山港公铁水多式联运通航四周年之际

2025年4月9日,济宁港航梁山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梁山港”)迎来公铁水多式联运通航四周年。这座坐落于京杭大运河通航河道最北端的现代化港口,四年来以“通江达海”之势,激活千年运河的澎湃动能,成为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物流枢纽,更成为济宁市乃至山东省港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耀眼名片。从商贾云集的古码头,到如今车船如织的现代化黄金港口,梁山港用四年时间开启了济宁内河水运、多式联运、智慧港航的新征程,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为千年运河续写了崭新篇章。

贸易经营拓点布局,打造物资运输黄金枢纽

四年间,梁山港依托瓦日铁路与京杭运河交叉点的“黄金坐标”区位优势,坚持“上控资源,中联物流,下托市场”,积极深耕市场,贸易团队在深入挖掘本地资源的同时,沿运河南下,沿瓦日北上,积极开展“敲门行动”“串链行动”现已拥有稳定及储备客户近百家,煤炭市场贸易储备量达4000万吨。梁山港不断优化运输方式,推进“散改集、钟摆式”运输业务合作,加大航线开发力度,在保证现有煤炭业务增长的基础上,成功开发焦炭、钢材、粮食、铁矿石、吨包、工业盐等业务,形成了上下呼应的供应链市场。

梁山港顺利开通了2000吨级船舶航线,实现了河江海联运。通过国铁箱铁水直连,开创全国内河首家铁路箱货物“一箱到底”的多式联运新模式。大力实施港港联动,带动济宁能源集团权属港航企业发展,进一步巩固了市场竞争力,为确保贸易流通的无缝衔接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2021年的集疏港量1380万吨、营业收入58亿元,到2024年的集疏港量3200万吨、营业收入91亿元,分别保持年均33%、14%的增速,梁山港已连续三年建成百亿物流园区,“以港育产、以产兴城、港产融合”的局面正在逐渐形成。2022年10月,成功入选为第四批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成为京杭运河首个公铁水多式联运的“国字号”项目。

智慧港口加速升级,生产组织释放高效潜能

梁山港以冲刺智慧平台建设“最后一公里”为目标,确保各项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全面提升港口管理服务和智能化水平,率先建成江北第一个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于一身的内河智慧化调度信息平台,形成了统一的调度指挥中枢。铁路六大系统建设完成,运河首家装船机无人值守常态化运行,实现了从人工化向机械化,从机械化向自动化,从自动化向智能化的转变。梁山港“铁路综合管控系统”被纳入市级2023年重点研发计划,“智慧港口产业园区”被纳入山东省2023年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内河港口全业务综合管控系统研究”被纳入省2023年交通运输厅科技计划,科技助产、助安、提效项目见效。

在智慧智能的加持下,梁山港充分发挥“统一指挥、智能运营、集约高效、协同服务”生产组织体系的作用。通过加强各环节管控,作业效率明显提升。2023年11月份,港口集疏港量实现321万吨,创下单月集疏港新纪录。当前,普通煤种平均卸车效率达到13循环/小时;直取装船平均效率突破750吨/小时;放仓装船效率突破1200吨/小时;取煤入仓平均效率突破1314吨/小时;集装箱已达到综合840箱/天的接卸能力。单日疏港量72825吨,单月火车接车23346节,发车3928节,单班铁路敞车卸车427节,均刷新历史记录。

同时,梁山港建立了生产全要素流程考核机制,通过抓好生产系统“集疏十条线”的提升,具备了集疏港3500万-4000万吨/年的整体产能,龙头引领作用更加凸显,“黄金水道”释放出了“黄金效益”,迈向亿吨港区的蓝图逐渐变成现实。

安全环保固本强基,发展底线红线不断夯实

梁山港坚持打造“温度与力度”的安全管理新模式,持续构建安全环保长效机制,系统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安全生产警示教育体系、安全检查考核体系、风险辨识管控体系、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六大安全管理体系。创新预考核机制,加强特殊时段、特殊环节管控力度,强化风险防控、隐患治理,率先在济宁市建成了交通运输行业一级标准化企业。

四年来,梁山港全面对标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认真落实《山东省加快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和济宁市委、市政府关于港口“绿色化、智能化、标准化、现代化”建设要求,挖掘港口绿色发展潜力,大力推广节能减排、减污降碳先进技术。努力提升港区环境,绿化总面积达15万余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了35%。分三期进行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目前已安装7兆瓦的光伏发电系统,年发电量达700万度,可减少碳排放4000余吨;对港口非道路移动机械进行迭代升级,将燃油车辆升级为新能源车辆,在原有108辆LNG运输车、10艘LNG船舶的基础上,新增电动集卡20辆和电动短倒车辆15辆;为全面打造新质生产力,梁山港高标准建设了能耗监控系统,运用智慧港航运营平台和数字化堆场,实现了能源管理的全面升级,绿色用电占比达到19%,成为全市绿色环保、使用新能源的标杆型企业。

2023年,梁山港获得“碳足迹”“碳中和”双证,被评为山东省园林式单位、济宁市五星级绿色港口。2024年被纳入交通运输部绿色低碳交通强国建设专项试点,安全高效、森林绿色成为了梁山港的亮丽名片。

党建引领走深走实,干部职工队伍稳健有力

成立港航领域党建联盟,创建“四联”党建品牌,党员“三亮三比一争当”、党员突击队、党员示范岗活动扎实开展,组织建设更加有力。大力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坚持不懈推进干部作风大整顿活动走深走实,守住了廉政建设的底线。“四季四送”活动温暖人心,利用职工思想动态信息卡、领导班子下基层调研等方式听取职工心声,为职工建设“温暖小屋”、调整上班时间、新建洗车台、翻新浴室,年均解决职工急难愁盼问题50件以上。四年来,梁山港干部职工团结和谐、队伍稳定、风清气正,建设亿吨港口的强大合力不断凝聚。

搭建“引才聚才”平台,建好“人才池”,推进三项制度改革,确保劳动人事和薪酬管理扎实推进。坚持全面推行全员绩效考核管理模式,优化工效挂钩方案,发挥工资提质增效杠杆作用。不断完善干部人才“引、选、育、用、管、留”途径,充实干部队伍,畅通管理、技术、技能人才等三序列晋升途径,选拔各级优秀管理干部50余人,向集团公司权属企业输送“高、中、基”层管理干部40余人,梁山港真正成为了济宁港航“人才的输出港”和培养人才的“黄埔军校”。

宣传工作集聚强势动能,成功举办首届京杭多式联运论坛,战略客户业务恳谈会。四年间,央视CCTV1、CCTV13、《财经半小时》、人民网等中央和省级媒体进行96次专题报道;省、市委领导多次来港视察或连线慰问,每年接待来访、组织大型活动700余次,在上下游不断叫响梁山港品牌,企业形象和行业地位持续攀升。

基础管理持续深化,激活企业发展内生动力

通过完善管理制度、优化服务流程、规范服务行为、提高生产效率,梁山港精益管理实现了新突破,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企业名单。在集团公司范围内率先成立风控部,制定五大作业流程,确立以贸易业务为中心,兼顾港口作业的全过程风险管控机制,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形成了具有梁山港特色的风控体系。

梁山港坚持“每日一省”“28问”,不断压降成本费用、争取政策补助、开展降本增效活动,让利于客户,业财融合、业产融合、业贸融合的理念也实现了新突破。“生产秩序”及“两金占用”大会战成为济宁能源集团活动开展的亮点,对标学习成果分享工作获全集团推广。

梁山港聚焦打造阳光高效服务品牌,进一步推动经营理念由“装卸理念”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转变,荣获“2023年山东优质(服务)品牌”。通过“竭诚服务 廉洁从业”二维码、客户回访调研、运输企业座谈会,梁山港积极征求客户意见建议,不断优化企业内部管理,客户总体评价和效率效能满意度达到了97%。

重点工作全面提速,迈向“港通天下”全新征程

四年间,梁山港项目建设开花结果,3#煤棚封闭工程、多功能煤棚、焦炭散改集中心相继投用。2023年,梁山港建成10万标箱集装箱铁路专用线,加快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当年吞吐量实现5.2万标箱,仅一年时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就达到了13.4万标箱,增幅超过158%。2025年,伴随着通航四周年,梁山港还将陆续推进项目扩建、技术改造,为进一步扩能提效打下坚实基础。

在加速建设现有工程项目的同时,梁山港也在同步推进二期规划。目前,梁山港正按照“一心、两轴、三片区”的总体格局进行谋划,突出“生产、建设、管理、合作、资本运作”五大战略导向,3-5年内将形成年产值300亿元以上,年吞吐量达5000万-7000万吨的港产城一体化综合园区,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从全国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案例、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企业,到全省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工程、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社会责任企业、山东省五星级物流企业,等等,四年来,100余项国家、省、市级荣誉见证了梁山港全体干部职工的辛勤付出和心血智慧,见证了梁山港逐步走向辉煌的历程。

四载砥砺奋进,未来充满期待。梁山港以运河为笔、以发展为墨,书写了“黄金坐标”和“物流枢纽”的华彩篇章。这里,每一艘启航的货轮都承载着区域经济的希望,每一组跃动的数据都诠释着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梁山港将继续聚焦“打造北方内河航运中心”的使命,在建设“国内第一大内河港”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为千年运河焕发新生、为新时代港航事业再立潮头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