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70后山东人,2次考研失败,与死神擦肩而过,50岁开始创业

我叫王希明,山东人,今年50岁。

从工厂锅炉工,到公司技术部长,我经历过太多职场辛酸与坎坷,一直想找份稳定且高薪的工作。

然而,当苦熬多年终于步入职业巅峰后,一件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突发事件,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并决然裸辞。

因为我还有个梦想,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实现。

1971年,我出生在山东鲁东南。那时候还没有赶上改革开放,村子很穷,能吃上一口白面馒头,就跟过年一样。

所以,为了填饱肚子活下去,很多人冒险去闯关东,我家亲戚也有去的。但我们一家5口人,选择了坚守家乡。

父亲那时在生产队饲养院放猪,我小时候就一直跟在他屁股后面,与猪为伴。

我父亲在他们兄弟中排行第三,别人都喊他“老三”。

生活虽苦,但他人很乐观,别人经常拿他开玩笑:“老三,又升官了啊”,我父亲大笑到:“哈哈,是啊,升了,猪倌(官)”。

那个年代讲接班,工人的儿子会接班当工人,农民的儿子会接班当农民,我一个猪倌的儿子不出意外,也会接班当猪倌。

有一次我还在满大街跑,母亲把我追回来,跟我说:“老大不小了,去上学吧!”我心想上什么学啊,那个时候对上学完全没有概念。

而母亲认为,我应该去上学识字,至少得认识自己的名字吧,分粮食也至少能找到自己家的!

那个年代生产队分粮食,在场里分成一堆一堆的,上面插着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名字。我父亲不识字,每次去领粮食,都让别人看看哪一堆是我们家的。

母亲虽没什么文化,但是对上学是全力支持的,说砸锅卖铁真的是毫不夸张。

在当时,读书改命是很不容易的事。

初中时,我们那一届总共有7个班,每个班50多人,可高中加中专才考上十几个。到了高中后,升大学的成功几率,更是惨不忍睹。

但我却是其中最幸运的那个,经历过无数心酸、挑战与坚持后,终于不负母亲所望,考上了大学。当然,也多亏了改革开放的好政策,给了我一次新生的机会!

大学期间,生活困难。有次我连一双完整的鞋都没了,母亲就去邻居家借钱。那个时候是冬天,刺骨的寒,钻心的冷,母亲一家挨一家,走了十几家才借到10块钱。

后来我在学校又得了胃病,疼起来的时候真是要人命。但因为没钱看病,就愣是硬挺了过来。回头想想,当时真像杜甫先生诗里所云: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感受到贫穷的苦,体会到母亲的期望,我在学校时读书就格外勤奋刻苦,不是一般的拼命。

借着能借到的微弱的光,一遍又一遍看能看到的书,想靠着读书走出这片贫瘠的土地。

1995年,大学毕业后,我被分到县城的一个工厂上班,但却是干烧锅炉的活儿,跟所学专业根本不沾边。

那会儿大家都还不重视学历,更搞笑的是一个学热处理专业的,县里管分配的也搞不清热处理是干什么的,就给分到县招待所炒菜做饭去了。

当时我满心无奈,好不容易上完大学参加工作,没想到会是干烧锅炉这种没技术的活。

但妹妹还在上大学,家里实在没有条件允许我伤春悲秋。我必须拿到工资补贴家里,才能生存下去。彼时,心里就像是端着一个碗,生怕掉到地上摔碎了。

烧锅炉的车间,宛如蒸笼,很热,很闷,而且环境极差,黑乎乎的,地上、管道上、设备上布满灰尘。

一台锅炉十几米高,每次都要爬上镂空的梯子去巡检,我有恐高症,但又不得不克服心理障碍硬着头皮爬上去,怕别人笑我胆小鬼。

我在这里呆了三年,印象中身上的衣服从来没干过。不过冬天我还是很愿意待在锅炉旁,毕竟暖和。

回想起来,艺术家可能很早就发现了锅炉的美,《海上钢琴师》里的1900就是一个锅炉工,边工作边创作。

在锅炉房,我的工作是拉板车,清理垃圾,检修锅炉,确保生产工作正常开展,但是这期间我从未忘记看书学习。

三年后,工厂公开招考文秘,我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去办公室,开始了文秘之路。

虽然都是被分配,但是对于工作,我扪心自问,每一份我都尽到了自己的职责。

但是,由于不善于交际,又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所以心里多多少少自卑。几年之后,我又转去基建科,管理工程现场。

管理的工程项目是给供热管道铺设保温。当时管道保温是雇佣的民工,后来公司为了节省成本,就让员工自己去干。

那会儿用聚氨树脂外面包裹玻璃丝布保温,玻璃丝经常会粘在衣服上,甚至会直接沾到皮肤上。

每次回家,身上沾满了玻璃纤维,难受就另说了,关键是孩子还不到一岁,欢欢喜喜的抱上他,不一会儿便发现他身上都是密密麻麻的红点子……

反复思量,与其郁郁不得志地熬下去,不如主动求变。

于是,30岁的时候,我决定去考研。

先是申请去上三班,到汽轮机车间干设备维修,这样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学习。

然后找出七八年前学过的大学课本,重新回顾了一遍,又买了些考研书,一有空就学。

后来初试成绩过了,学校通知参加复试,但2003年正值非典,因此改用电话复试。

复试结束后一段时间,学校打来电话,告知我只能被录取为自费生,听到消息后心一下子凉了。

当时自费研究生一年学费要交四五千元,而我的工资是每月三百元,孩子也才刚满三岁,负担太重,我无法承受,便放弃了。

第二年继续考济南大学公费生,总分上线了,但是数学差了几分,再一次与研究生失之交臂。

那两年,为了生活,为了考研,我拼尽全力,可结果总是不如意。再加上在单位没有更好的发展机会,思量过后,我便决定辞职,结束这近十年的职业生涯。

走出工厂大门的那一刻,我不敢回头,不知道明天是不是能吃上饭,能不能活下去,一切都是未知……

(那个时候真的不知道明天能不能如常吃上饭)

但想想我本就一无所有,也没有什么可以留恋的,或者怕失去的。别人说我固执,如果我不固执,现在还可能在原单位。

之后,为了当下的生计,我去了一家乡镇企业,凭着自己的学历(也带着考研成绩和复试通知)和工作经验,很容易应聘到了车间副主任,工资是原来的三倍多。

2006年,也就是工作一年后,我越发觉得自己更倾向于做技术。于是,经朋友介绍,跳槽到日照市一家公司做技术员,工资当时一个月1500元。

那时候公司后面开发的楼盘,一平方是1800元,现在都快2万了。

似乎心之所向,干什么都有劲儿,来到新公司,我开始跟同事学习用电脑绘图。

尽管大学时学过,但十多年过去了,这还是第一次真正用于实践。刚开始一点也不上手,对整个键盘都是陌生的,记多了便忘,还容易混淆,打字都是挨个字母找。

但工作进程容不得我慢,所以压力很大,一周时间两鬓头发便有些泛白。

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很快学会了电脑机械制图,那年我已35岁。

公司离家50公里,我一周回去一次,陪陪爱人和孩子,这样的生活慢慢趋于稳定。

但一年后,老板的心思不放在产品生产开发上了,因为他的主业是房地产,这个厂只是想占住位置,便于后期开发楼盘。

所以,带我过来的副总,看到这种形势,就早早离开了。

迫于发展,我回到了老家县城,经熟人介绍,去了一家大型企业分公司做技术指导,负责定额和成本核算, 这一干就是六年。

期间,公司效益越来越好,分公司经理被提拔到总公司任总经理,我也因此被调了过去,继续做定额和成本核算。

而且工资和奖金加起来,每个月能拿到4000块钱了,我很是心满意足。

但随后的一些事情提醒我,人一定要学会居安思危!

公司追求发展,必定要不断高薪引进人才,可当同岗新老员工定薪差异过大,矛盾就不可避免产生了。

我当时无辜躺枪,总是被科室领导以低评分手段平衡薪资差异,后来便心灰意冷,想要调到其他部门。

好巧不巧,那时一个朋友来找我,说他在石家庄注册了一家环保公司,让我去给他管理,薪资每月一万块。为了更好的发展,顺理成章,我辞职去了石家庄。

去的时候,公司仅仅只买了两张办公桌,其他的什么也没有。后来招聘了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买了电脑,就算开张了。

大家都有干劲儿,第一年就争取到五个项目,赚了近500万。

(公司当时只有两张办公桌)

第二年,我们南下江西,一呆就三四个月。

那时候正是寒冬,我对气候和饮食都不太适应,没几天手脚都生了冻疮,又疼又痒。我们北方是有暖气的,南方没有,阴冷潮湿。

后来身体又出了问题,连腹部也又疼又痒。刚好公司招了新人,再加上跟老板发生了些不愉快,随后,我就回到了老家。

这个时候,孩子在县城上完了小学,我想给他换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于是把县城的房子卖了,一家人搬到日照市区生活。

而身体的问题,起初曾怀疑自己得了重疾,直到后面在日照的医院诊断为慢性肠炎,才安心在家养病。

(养病期间开车去海边转一转)

第二年,我在日照找了一份处理生活的环保工作,任技术部长。

垃圾

由于公司的承诺总是无法兑现,三年后,我又去了济南一家国企上市公司,负责现场技术管理。那一年,孩子都上高三了,时间过得可真快。

后来我就一直在这家公司做,去年被安排去四川出差,负责项目的规划、开展及人员的调度。

正当我一如既往地倾心投入,想干出点成绩时,没想到身体再次发出抗议,因为劳累,我病倒了。

当时的项目现场在镇上,离市区有30公里。

那天,我头有一点晕,刚开始以为是累的,也就没当回事。

结果第二天头晕加剧,去乡镇医院看,发现心脏也有点早搏。到了第三天,病情突然加重,我急忙一个人找车去市里医院。

但在这个偏僻小镇,根本叫不到出租车,私家车也没有人愿意停下来。

没办法,我只好坚持走到公交站去坐公交车。事后想想,当时没有意识到病情会那么严重,其实应该打120的。

坐上公交车后,病情加重,先是心慌头晕,然后两眼发黑。

刚开始二十分钟发作一次,后来越来越频繁,三五分钟就发作一次。当时我都有点濒临绝望,感觉自己要完蛋,人生就这样画句号了。

后来坚持到了郊区,遇到出租车,便打车去了医院。当时我跟出租车师傅说,麻烦把我送到急诊室,要多少钱都可以。

但没想到师傅根本没有同理心,结果还是把我送到医院门口就走了,那时候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什么叫无助,孤独与绝望。

(我和儿子走过索桥)

最后,我强撑着最后的力气,走到了急诊室。

万幸经过抢救我活了下来,住院治疗五天就出院了,但是身体自那以后就留下病根,到现在也一直没有完全恢复。

回到公司后,老板对我格外关照,基本不安排我工作,让我安心休养,像极了退休人员。

但我不甘心,有过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后,脑海里一直徘徊的创业梦反而愈发强烈:我要了却心愿,去创业!

所以,在公司领导百般挽留下,我还是辞职了。

说干就干,公司业务范围选定在熟悉的环保技术领域,1月底完成公司名称申报,3月底正式成立。

公司名称以“泰安”开头,希望如字面意思一样,国泰民安,利国利民。

(公司成立后的客户座谈会)

从选址、买办公家具、装修、开通税务账号,到招聘、给职工租住宅,我都亲身参与,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慢慢适应从王工到王总的转变。

如今公司股东有三人,其中一个还举家从北京搬来泰安定居。

我们下定决心要做好项目,坚持走技术研发路线,实事求是,专注于环保领域核心技术的研发,专注于核心设备的制造。

目前已经开展生活垃圾、医疗垃圾、工业垃圾有机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未来可期!

万事开头为难,创立公司以来,也一直受挫,比如本地找不到合适的项目。我们就需要不断的拓展资源和人脉,出差去外面考察项目。

在招聘时技术人员时,高学历人才不愿意在县城发展,当时还有一个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面试途中被另一家公司直接“抢走”。

(眼看着工程师下车后被“抢走”)

所以经历此事后,我在济南市重新注册了一家公司,把技术中心和商务中心设在市里。

为了能更好的留住人才,方便给员工在济南缴纳社保及住房公积金,更是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

7月份,我们在内蒙拿下了第一个项目,是一个养殖牧场的污水处理。

上个月,省环科院的领导带着一名博士来与我公司联合组建了一支技术团队,去做一个项目的技术交流和答辩。

目前我们计划再租一个厂房,来生产农村生活垃圾热解设备。

一切工作都在努力进行着,这中间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我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正视它,再想办法克服它!

(在陕西考察垃圾热解项目)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和自己的过去和解,既然已经经历过生死和绝望,那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难更可怕的呢?

人需要不断突破自己,不能固守。所以,我创业不是说要赚多少钱,就想看看人生的极限在哪里,这样才不后悔!

50岁,冲!

【口述:50岁创业大哥】

【撰文:喔喔】

真实人物采访:我们无法体验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不一样的生命轨迹,这里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生命的点滴,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人生,感谢您的喜欢!

(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真实人物采访”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