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劳动美|齐欣:以巾帼之志勇挑科技重任,攻克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
拥有博士学历的齐欣,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研究部(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总工程师。她扎根大科学工程建设一线近二十年,以科技报国的赤子之心,带领团队攻克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为我国先进粒子加速器技术发展作出突出贡献。近日,她被评为“202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
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是我国首台、世界第四台脉冲型散裂中子源大科学装置,为材料科学技术、生命科学、化学化工、物理学、资源环境、新能源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提供了独一无二的研究手段,是解决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的国之重器。它的关键技术之一是产生用于轰击重金属靶的高功率质子束的强流质子加速器,其核心技术——谐振电源长期被国外垄断,国内此前没有研制的经验。
2006年,博士毕业的齐欣主动请缨,扛起研发重任。她带领团队从零起步,历经十余年攻关,进行了上万次高压大电流实验,最终成功研制出25Hz全数字化兆瓦级谐振电源系统,彻底攻克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技术空白,为散裂中子源工程建设扫清关键障碍。
2018年散裂中子源正式运行后,齐欣并未止步,她带领团队对注入引出电源系统进行优化升级,实现核心部件完全自主可控,故障率降低70%,为装置长期稳定运行奠定基础。
齐欣:“实际上,在目前国际形势下,CSNS的成功建设,或者说它的定位,确实是我们应对国际复杂环境必需的。科技研发要自立自强,自力更生!”
2024年1月,中国科技发展迎来新的里程碑——总投资近30亿元的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启动建设。二期工程建成后,CSNS的综合性能将实现质的飞跃,将更好地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齐欣再次踏上征程,出任二期总工程师。
“对于我来说,就是要把目前的工程建设任务做好,让中国散裂中子源真正地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出大科学装置应有的作用。”在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工地上,齐欣跟记者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从北京到东莞,地域跨越2000多公里。十多年间,齐欣与家人聚少离多,女儿成长的关键时刻常常缺席。这份选择背后,是她炽热的家国情怀。她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将青春献给国之重器。这些年,她先后荣获了“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等荣誉,2022年获评“中国科学院关键技术人才”。
齐欣:“获评‘202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是一份非常高的荣誉,这对我,对整个科研团队的成员来说,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必须得有勇气,敢于挑起重担!”
从初出茅庐的青年学子,到独当一面的科技领军人才,齐欣始终在科研一线默默耕耘。她用一项项技术突破诠释着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记者 谢慧龙)
(东莞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