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汽车迎来了“亲商派”新总理

撰文 / 孟 为
设计 / 琚 佳
在跌跌撞撞中,5 月 6 日,弗里德里希 · 默茨(Friedrich Merz)从德国联邦总统施泰因迈尔(Steinmeier)手中接过任命证书,正式成为德国新一届联邦政府总理。
作为 " 亲商派 " 代表,面对外部压力巨大和内部经济增长乏力双重危机,默茨承诺将重振德国经济,推动德国经济年均增长 2% 以上。
他主张鼓励企业扩大投资以拉动经济增长,维护企业主利益,倾向通过减税、放宽监管等举措,激发企业活力,推动经济发展 。
作为欧洲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之一和就业稳定基石,默茨的上任可能给德国汽车业,乃至整个欧洲汽车行业带来更多的变化。
调整环保政策,为车企松绑
德国汽车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阵痛。
从 2025 年 1 月 1 日起,欧洲严格规定每辆售出新车每公里二氧化碳平均排放量不得超过 93.6 克。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截至 2024 年 6 月,实际平均排放量为 109 克,电动汽车仅占市场的 13%,与目标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车企们在减排之路上也困难重重,为了达到这一严苛的排放目标,他们不得不投入巨额资金用于技术研发与转型,包括研发更先进的发动机技术,改进尾气处理系统,以及加大对电动汽车的研发和生产投入等。
这些投入不仅成本高昂,而且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据估算,仅大众汽车若要在短期内实现达标,就可能需要投入数十亿欧元的资金,这无疑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在上任前,默茨就反对欧盟 2035 年禁售燃油车计划,他强调削弱欧盟汽车排放限制的主张,可能为利润下滑的德国车企们带来新的希望。
如果这一主张得以实施,将极大地缓解车企的合规压力,节省大量原本用于满足严苛排放法规的资金,重新投入到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关键领域。
同时,车企在技术转型上也将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合理规划,不必为了满足短期排放目标而仓促行事,打乱自身的长期发展节奏。
降低能源成本,保障产业发展
相比令人头疼的严苛法规,高昂的能源成本更如沉重的乌云,无情地笼罩在欧洲汽车产业的上空。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在过去这几年间,欧洲汽车企业的能源支出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呈现出持续攀升的态势。
一些典型的德国汽车企业,如大众、奔驰等,能源支出占总成本的比例从大约 10% 急剧上涨到超过 15%。
这看似仅仅几个百分点的变化,却对企业的利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地缘政治冲突和资源稀缺是导致欧洲能源上涨的两大主要因素。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默茨提出了稳定且低成本的能源供应策略,其中对核能应用的重新审视成为了备受瞩目的焦点。他认为,核能作为一种高效、低碳的能源,对德国的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有着积极的意义。
据专业机构测算,一家位于德国的中等规模汽车制造工厂,如果采用核能供电,其能源成本相比传统能源可降低 30% 左右。这一数据背后蕴含着巨大的价值,能源成本的降低将直接反映在汽车的制造成本上,让车企得以节省资金用于研发新技术或提升产品质量,以增强德国汽车在全球市场的价格竞争力。
实施经济刺激,助力企业发展
运营成本高企、利润空间被压缩的困境,让德国汽车行业在全球竞争的舞台上逐渐失去优势。
根据毕马威的报告显示,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汽车企业的税负普遍较高,运营成本比美国、中国的同行高出 15%-20%。这使得他们在价格竞争方面处于劣势,难以与其他国家的企业在全球市场上一较高下。

与此同时,德国汽车企业还面临着来自美国的汽车关税的威胁。
此前,默茨主张降低企业税负 5%,这一举措将直接减轻企业的负担,增加企业的利润留存。
同时,他还主张放松监管、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将大大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以便企业可以更快地将新产品推向市场,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增强对市场变化的响应速度。
此外,默茨还提出对汽车等支柱产业实施补贴升级,以帮助企业对冲关税成本压力。
当面临美国的关税时,车企可以利用补贴资金来弥补因关税增加的成本,维持产品在海外市场的价格稳定,将帮助德国汽车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将得到增强,能够吸引更多的海外消费者,促进汽车的出口。
开拓多元市场,降低市场依赖
尽管面临美国汽车关税的挑战,但默茨仍呼吁德国车企更加开积极拓美洲等多元市场,他认为,美国和拉丁美洲市场一直以来对汽车的需求都相当旺盛。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之一,消费者对汽车的购买力强劲,且对各类车型,无论是豪华车、SUV 还是皮卡,都有着广泛的需求。拉丁美洲市场虽然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但整体汽车市场潜力巨大,随着当地经济的逐步发展,居民对汽车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而且,欧洲与美洲在文化、技术交流方面有着良好的基础。欧洲的汽车文化在美洲有着一定的影响力,许多美洲消费者对欧洲汽车的品质和设计有着较高的认可度。
同时,欧洲汽车企业在技术研发上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拥有先进的发动机技术、精湛的制造工艺以及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领域的创新成果。再加上德国汽车悠久的品牌历史,像奔驰、宝马、奥迪等品牌,在全球都享有极高的声誉,这些优势都为德国汽车企业进军美洲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政府能够积极发挥作用,助力企业与美国及南美地区建立紧密的贸易关系,减少贸易壁垒,那将为德国汽车进入这些市场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
通过开拓多元市场,德国汽车产业能够有效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实现市场风险的分散。当某个市场出现波动时,企业可以依靠其他市场的稳定表现来维持整体的经营业绩。
去风险,强化本土产业链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德国和欧洲汽车产业的供应链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半导体短缺和关键材料和技术的依赖问题尤为突出。
全球半导体短缺给德国汽车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冲击,部分车企因芯片供应不足,减产幅度高达 20%-30%。这不仅导致企业的生产计划被打乱,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此外,德国车企在很多关键材料上,也面对供应链波动时缺乏足够应对能力的顽疾。
默茨强调建立 " 去风险 " 供应链。

一方面,他主张推动欧洲在芯片、人工智能和电动汽车等关键领域加速本土化研发。如设立专项基金,加大对芯片研发企业的扶持力度,培养本土的芯片技术人才,提高芯片的自主生产能力,集中资源打造本土芯片产业,建立起完整的芯片研发、生产体系,减少对外部芯片供应的依赖。
另一方面,他也提出设立 " 汽车产业安全审查委员会 " 审查国际合作项目,来确保合作符合德国汽车产业的安全与发展需求,避免因盲目合作而带来的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