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银行2024年业绩透视:营收普遍增长 净利润分化明显

截至2025年4月30日,19家民营银行均已完成2024年度业绩报告的披露工作。整体来看,这些银行在资产规模和营收方面表现亮眼,但净利润分化显著,部分机构出现“增收不增利”的现象。此外,在财富管理与理财代销等业务领域的探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从具体数据来看,微众银行2024年的营业收入为381.28亿元,同比下降3.13%,实现净利润109.03亿元,同比增长1%。网商银行虽然实现了营业收入213.14亿元,同比增长13.71%,但净利润却同比下滑24.67%至31.66亿元,呈现出明显的“增收不增利”情况。新网银行全年营收63.7亿元,保持增长,但净利润同比下降19.7%至8.11亿元。亿联银行的营收为10.91亿元,净利润同样出现了下降。

苏商银行成为少数实现“双增长”的机构之一,全年营业收入突破50亿元,净利润达到11.5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11%和10.34%。中关村银行则出现营收和净利润双降的情况,降幅分别为1.36%和11.29%。民商银行净利润降幅更为显著,达到43.48%。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指出,2024年民营银行“营收普增、利润分化”的特征反映出行业在规模扩张与盈利能力之间尚未形成有效平衡。收入普遍增长主要源于信贷规模扩大和新兴业务如财富管理的贡献,而利润分化则暴露了部分银行在成本控制、风险定价和业务结构上的短板。部分银行因过度依赖高定价的消费贷业务面临不良率攀升的压力,导致拨备计提大幅增加。同时,为了争夺市场份额,部分银行推高获客成本,叠加科技投入的刚性支出,进一步侵蚀了利润空间。

在此背景下,民营银行可以通过优化业务结构、拓展财富管理业务以及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积极应对挑战,寻找新的增长点。例如,深耕垂直场景生态,通过供应链金融、绿色信贷等差异化产品优化资产结构;提升科技赋能效率,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精准识别风险、降低运营成本。同时,深化与实体经济的链接,拓展小微企业和普惠金融服务,培育长期稳定的利润增长点。此外,加强合规能力建设,主动适应监管导向,规避政策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024年年报显示,在资管新规落地与理财子公司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民营银行正加速布局财富管理与理财代销业务,中间业务收入成为新的增长极。例如,微众银行年末管理资产余额达32439亿元,同比增长26%,主要得益于代销业务拉动;网商银行与23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合作,第三方银行理财代销规模位居行业第二;亿联银行通过数字化战略推进理财代销,持续提升零售金融服务能力。

当前,民营银行正处于转型关键期,面对盈利分化和增长压力,需在监管下探索可持续模式。未来破局的核心是紧跟监管合规,结合金融科技提升风控与服务效率。头部机构整合资源,腰部机构差异化突围,共同构建下一阶段的行业发展格局。财富管理等轻资产模式有望成为破局关键,助力行业实现规模扩张与效益提升的平衡。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观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