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陆川样板”:全国县域知识产权强县的破局之道
2022年跻身广西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后,玉林市陆川县锚定创新驱动,以“153”工作矩阵为攻坚利器,将知识产权锻造为县域高质量发展“强引擎”。短短数年间,这座小城实现从要素依赖到创新驱动的跨越,在知识产权赛道上跑出亮眼加速度,书写出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精彩答卷。
党政统筹 构建政策服务体系
陆川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强县建设,出台《共建“1 3 1产业”知识产权强县实施方案》等政策,构建“1 N 1 5”服务体系,全方位布局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在党政统筹下,陆川县知识产权工作告别单打独斗,步入协同推进新阶段,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量质齐升 创新成果硕果累累
历经两年努力,陆川县知识产权工作成果丰硕。管理模式不断革新,发展动能持续转换,产业支撑实现升级。专利授权总量达1031件,其中发明专利106件;有效注册商标增至3556件,新增4件地理标志,还取得香港“正印”、深圳“圳品”认证突破。PCT国际专利申请6件,彰显企业拓展全球市场的决心,为陆川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创新根基。
“靠着香港‘正印’、深圳‘圳品’这两个认证,我们产品一下子有了品质招牌,顺利打进大湾区和国外市场。另外,我们拿到了‘陆川猪’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使用资格,品牌就像有了官方‘护身符’,底气更足了!往后我们还会继续深耕产品创新,争取让更多家庭都爱吃、放心吃陆川猪制品!”广西富兴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智新笑着说。
产业赋能 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陆川县以知识产权赋能五大特色产业。“陆川猪”品牌价值涨至33.35亿元,从地方走向全国;陆川铁锅告别传统作坊,电商销售额超9亿元;机械制造聚焦强链补链;香料产业推进三产融合,引资超百亿,向千亿集群迈进;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借AI技术,助力1家企业登陆纳斯达克。知识产权与产业融合,重塑陆川产业格局,激发发展潜力。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广西上市(挂牌)后备企业,目前,广西玉林金特安科技有限公司正在主推一款耐扎轮胎,该产品凭借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与创新材料,在抗穿刺性能上实现突破。上月正式发布后,凭借可靠的产品性能,迅速获得行业关注,多家销售商表达合作意向并预约生产,市场反馈积极。
公司副总经理李万丽透露:“我们公司手里握着100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技术家底’!一直以来,金特安把知识产权转化当作发展的‘重头戏’,作为陆川县知识产权协会会长单位,不仅将专利技术快速应用到生产线上,未来还通过专利授权合作,与上下游企业共享创新成果,真正让专利‘变现’为看得见的生产力。”
保驾护航 创新环境持续优化
陆川县统筹推进知识产权宣传、运用和保护工作。创新设立知识产权保护“直通车”机制,实现重点企业服务全覆盖,促进110件专利转化。市县共建知识产权专家库,吸引49名专家入驻,提供专业支撑。实施商标战略促进工程,获批陆川猪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项目,建2家商标品牌指导站助力企业提升品牌价值。加大执法力度,查办27起商标侵权案,开展20余次“陆川猪”专项打假行动,成功办结全市首例侵犯商业秘密案并入选“全区知识产权典型案例”,为创新成果保驾护航。
这些探索实践,已初步勾勒出全国县域知识产权发展“陆川样板”的轮廓。未来,陆川将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治理,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和知识产权工作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路径,助力陆川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制造强县。(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