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加速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 打造全国数据产业创新高地

近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聚力项目提升 开创强省会建设新局面”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大数据局专场。记者提问环节,针对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核心区建设进展,市大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大永系统介绍了济南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领域的创新实践。

创新完善数据基础制度体系

从数据技术和生产资料“两端”发力,不断完善市数据基础制度体系。技术端,主要是加快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新技术新模式的创新应用,培育壮大数据产业,赋能千行百业。目前正在制定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城市区块链平台等相关政策措施和标准规范,推动数据技术加快落地实施。生产资料端,重点围绕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从畅通数据供给、推进数据资产化管理方面加强制度建设。目前,济南市正在研究起草加快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收益分配等制度文件,进一步激活数据要素价值。

优化数据运营机制

按照《济南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办法》,济南市形成了“五个一”授权运营机制,即:依托济南数据集团组建1支工作队伍,搭建全市统一的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形成1个包含2万个目录的公共数据资源体系,梳理1个包含501项可运营公共数据目录,授权1个包含174项高价值数据清单。

激活数据要素价值

通过创新发放“数据资产入表数据要素券”,济南市去年已推动34家企业实现数据入表,累计形成数据资产5200余万元。其中20家企业数据资产评估价值达3.2亿元,4家企业完成数据资产质押融资(授信)7500万元。据刘大永透露,今年市大数据局将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年底前将再推动20家以上企业完成数据入表,并探索数据质押融资、数据资产证券化等创新模式,进一步挖掘数据价值。

产业培育全面升级

在数据标注产业布局方面,济南市已建成1个数据标注实践基地、1个数据标注实训基地,探索构建“训—练—用”一体化人才培育体系。依托济南数据要素流通服务中心,规划建设语料数据底座及智能标注平台,着力打造面向大模型训练的语料汇聚调配枢纽。持续推进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全市已累计建成31个行业数据集,数据总规模突破5000TB,其中12个数据集获省级奖补支持,数量居全省首位。刘大永表示,下一步,市大数据局将进一步完善数据标注产业布局,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数据标注龙头企业招引和数据标注基地建设,推动数据标注向“智能化、专业化、场景化”升级。

数智赋能便民惠企

让数字化成果真正融入市民生活

近年来,济南市从群众和企业需求出发,打造覆盖个人出生、入学、就业、身故全周期的50件“民生关键小事”,实现贯通企业开办、发展、变更、退出全过程的200项“智慧审批服务”,上线新生儿出生、教育入学等133项“高效办成一件事”,依托“鲁通码”为来济人才提供一码认证,出行、游园等数字化便捷服务。

数据赋能让“政策找企、找人”

在企业方面,归集融合市场监管、行政审批、信用、社保等各类企业数据3500余万条,形成包含113个维度的203万个“企业数据库”,形成“一企一档”的精准画像,大数据支撑“泉惠企”平台实现惠企奖补政策快捷查询、智能匹配,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在群众方面,依托“数据直通车”上线数据应用模型132个,提供查询比对服务3000余万次,推动生育津贴发放、退休医保待遇享受、困难群众参保、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残疾人生活补贴等多项惠民政策实现“免申即享”。

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多点开花

交通领域新建10条绿波带,绿波道路平均通行速度提升8.5%,停车率降低7.2%;建设10处动态感应路口,平均绿灯空放时间减少15%,延误指数降低10%以上,群众交通出行的体验感明显改善。教育系统搭建学情大数据分析平台,覆盖全市60多所普通高中、1.7万余名教师、5万余名在校学生,数以千万计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实现全域共享;利用多重数据汇集和算法分析,可为每位同学生成学业规划,实现因材施教、精准教学,服务总数累计超2100万次。供热系统通过“智慧供热大脑”实时监测热网的温度、压力、流量、热量及用户室温等关键数据,实现热量动态平衡,提升百姓供暖体验同时实现能源节约4%。打造“易租宜居”平台,在全国率先实现租赁房源汇聚、租金优惠、公积金直付房租等功能于一体的“租房一件事一次办”服务体系,已上线房源1.5万套,租房流程最快41秒办结,更好满足来济人才、新市民、新青年等群体的租房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