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演唱会保守收入超30亿元,这碗最吸金的“音乐鸡汤”是如何打造的?

在已经过去 2025 年五一小长假,演唱会市场仍旧是五一黄金周消费中的大热点。有统计称,5 天时间国内大陆市场一共举办了 63 场演唱会。不过要谈论演唱会经济,有个乐队的名字绕不开,那就是五月天。

最近五月天在香港开演唱会,久未露面且正陷入港口风波的香港首富李嘉诚罕见现身演唱会,更是引发关注。视频显示,5 月 10 日,96 岁的李嘉诚看五月天演唱会,坐轮椅随音乐打拍子,周凯旋全程护驾。

李嘉诚

这个成立于 1996 年的乐队组合,近年曾经创下在北京鸟巢连开 10 场演唱会的纪录。这一纪录今年才刚刚被歌手张杰的 12 场打破。

此外,五月天也是品牌的宠儿。4 月 29 日,星巴克中国正式宣布,五月天将担任星巴克夏日大使,开启一连串合作。5 月初,上海东方明珠门店也将焕然一新,成为五月天主题门店。

对于不太熟悉五月天的人来说,第一反应可能仍旧是,那不是那个曾经被爆出 " 假唱 " 的乐队?如今所谓 " 假唱 " 风波早已尘埃落定,五月天继续年复一年在各地开着演唱会。就在闹出 " 假唱风波 " 的 2023 年,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梳理发现,五月天当年国内外至少安排了 68 场演唱会,其中 9、10、11 月更连续保持月均超 8 场的节奏,估算全年在中国内地吸金已达 29.6 亿元。

事实上,这个数据已经算保守估计,随着五月天的演唱会越开越多,大陆市场一年收入早已不止 30 亿。而这数十亿票房的背后,是无数大陆疯狂 " 五迷 " 的支持。这些五迷以 90 后为主,现在已经拓展到 00 后群体。

为什么无数品牌都觉得赚钱不容易的时候,五月天的吸金能力就像打开水龙头接水一样 " 水到渠成 "?

这一文化现象乃至商业现象,早已不能用简单的粉丝经济或者 " 饭圈文化 " 来概括。当五月天深陷假唱风波时,不止一个资深五迷在网络上 " 自爆 " 早就知道五月天演唱会 " 垫音 " 的做法,但是她们自爆不是为了脱粉,而是为了告诉那些替她们 " 鸣不平 "、心疼他们被割韭菜的媒体不用瞎操心了,因为真正的 " 五迷 " 根本不在乎。

" 阿信(五月天主唱陈信宏)的唱功平平,甚至演唱会唱歌跑过调。五迷圈都知道。但是,我们又不是因为他的唱功而喜欢他的。" 一位资深五迷对笔者表示。

换句话说,连资深五迷都承认,如果论音乐人的专业水准,五月天或许不在华语乐坛历史的一流之列,无法与谭咏麟、张学友、李宗盛这些宗师级别的歌手相比。五月天长于原创作词,歌曲多为青春励志歌曲,虽然阿信本人今天已经是 50 岁的大叔。但是其很多歌曲曲调复杂不易上口,又唱功平平。总之,音乐方面论综合实力要逊色不少。

但是,这并不妨碍五月天在演唱会收入方面,吊打华语乐坛各位音乐宗师。根据太原日报的消息,五月天在太原开演唱会,卖票超过 18 万张,同期李宗盛开演唱会,卖票大约 10 万张。

五月天演唱会

除此之外,五月天阿信个人还作为联合创始人,成立了服装品牌 STAYREAL,并开发出一系列衍生产品。2024 年天猫双十一,阿信与五迷共创的衍生品 " 卜卜 " 进入天猫玩具排行榜第三名,排在 " 卜卜 " 前面的,都是迪士尼这样的大牌。有用户称,卜卜有望成为中国版的 Jellycat。

卜卜

在如今很多品牌感叹钱不好赚的今天,五月天究竟有怎样的 " 魔力 ",能够让那些或青春或人到中年的五迷,为他们反复打开钱包?

五月天是如何打动五迷的

五月天背后的商业现象,首先是一种情绪消费,而不是一种功能性消费。而要真正理解这一点,就要去研究五月天的 " 五迷 " 群体。

在华语乐坛,并不缺乏疯狂粉丝追星的故事,人类总是需要偶像,需要寄托。从古到今都不罕见。但是追星这一现象往往在一个人的人生过程中,就像青春期的一场高烧,过了就过了,具有很强的 " 时效性 "。一般来说,当人逐渐成家立业后,对于遥远生活之外偶像的寄托会逐渐减少,即使是再去听演唱会,也更多是一种怀旧。但是这一规律无法适用到今天的五迷群体。

五迷群体也是女性为主。对于很多五迷来说,无论是否身处恋爱中或者已经人到中年结婚生子,都不妨碍她们再与五月天(主要是主唱阿信)谈一场平行时空的 " 精神恋爱 ",这才是五月天演唱会能够一场又一场延续的本质。对于很多五迷来说,演唱会更像是与 " 精神恋人 " 的不定期见面会,所以阿信歌唱的好不好,根本不重要。

喜欢五月天的人,认为五月天的歌词非常治愈。这方面比较有名的名人是脱口秀演员赵晓卉,她曾经多次把五月天写入自己的段子。在一次访谈中,赵晓卉说出金句 " 只有五月天关心我快乐不快乐 ",并因为这句话上了微博热搜。

一位资深五迷认为,五月天主唱阿信吸引人的是他的 " 少年感 "。这种少年感来自两个方面:

第一是五月天创作的歌曲,其实情歌的占比,并没有其他一些歌手高。相反五月天的作品中有不少是涉及社会问题的。是一种用青年的眼光看社会的视角,直抒胸臆。这种不圆滑不世故的腔调,恰恰是很多人哪怕人到中年,也会欣赏的。

第二点则来自五月天阿信本人。五月天乐队一共五名成员,其他人早已娶妻生子,钱也赚了很多,既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者,也是世俗生活的遵守者。

但是阿信本人始终是个例外。在感情上,阿信公开的只有一段感情,随后一直空白,而且五迷们都相信他是真的 " 空白 ",以至于有的五迷开玩笑称阿信是 " 和尚 "。有趣的是,这并不妨碍每次演唱会上," 和尚 " 阿信和其他四位大叔讲荤段子,这甚至也是五月天演唱会的保留内容和看点之一。

不过,和一些明显隐婚的明星不同,五月天主唱阿信的情感空白与其人设是相符的。虽然阿信用音乐给自己的五迷塑造了一个音乐乌托邦,一个现实生活的避难所,五迷称之为 Mayday Land。

这个世界足够简单、热情,美好,但是阿信本人却是简单和复杂的综合体。一方面他有着某种理想主义情怀,另一方面,他或许真的不敢兴趣男女之事(从未有过桃色绯闻),但是却对商业运作有着超乎常人的理解力,并真正将自己的商业洞察应用到了五月天的品牌打造中。

这才是五月天的商业变现能力的基石。

阿信的商业洞察力

有资深五迷还在网上给大家科普,要是感兴趣探究阿信的商业大厦,了解五月天演唱会经济的背后秘密,首先需要知道两家公司,一家是相信音乐。一家是必应创造。

根据公开资料可以知道,相信音乐(Bin-music)全称:相信音乐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于 2006 年 7 月 1 日在台北正式成立  。是滚石唱片前执行长陈勇志与谢芝芬小姐同五月天、梁静茹等歌手成立的音乐公司  。业务范围遍及全亚洲地区,有中国的北京、上海、香港,以及马来西亚的吉隆坡等地  。截至 2023 年董事长是谢芝芬。

其中,谢芝芬是五月天的经纪人。虽然表面上看,五月天只是股东之一。但是曾有五迷 UP 主在 B 站上发视频分析认为,艺人由人代持股份的做法在演艺圈并不罕见,五月天在相信音乐的话语权,绝非表面那么简单。

而必应创造,原本是五月天所属相信音乐旗下的演唱会制作部门。现在是我国台湾的一家上市公司。根据财报的介绍,必应创造(6625)扎根 11 年,擅长策划制作大小演唱会、颁奖典礼、企业尾牙、商业演出等各式展演活动,软、硬体制作多元且高水准,已成为品质保证。

根据 2024 年财报,全年营收达 31.5 亿元(新台币),创公司成立以来新高,年增率 23%;税后盈馀为 2.85 亿元(新台币),每股盈馀(EPS)5.84 元(新台币)。

2024 年必应创造参与大小展演活动达 900 场创新高,并承办李宗盛、周华健、陶喆、任贤齐、刘若英、五月天、林俊杰(JJ)、许茹芸、Energy、周汤豪、告五人、薛之谦及周深等 14 组艺人的大小巡演制作。

换句话说,外界看到五月天自己开演唱会就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但是通过相信音乐和必应创造,五月天在整个华语乐坛也是吸金巨兽。

这里还没有算五月天主唱阿信的服装品牌 STAYREAL , 如果说阿信没有商业头脑,或者说他在创作那些 " 少年感 " 的歌词同时,没有精研商业,是不真实的。

事实上,阿信似乎有着天生的商业头脑,看过很多商业管理学的书。他早年曾经在电视台的撮合下,与台湾商业教父施振荣有过一次对话。

阿信对话施振荣

其中主持人问到,阿信总说 " 没有叛逆就没有品牌 ",那么你是如何理解施振荣的 " 微笑曲线 " 的?

阿信当场的回答看似答非所问,但是却显露出了自己的独特商业洞察能力。他表示(以下内容为视频访谈大意):

施振荣先生给自己最大的启发是如何打造一个品牌。现在觉得这件事既简单又复杂。比如在一个街口开一个杂货铺。杂货铺其实有两个要点:第一这里是街坊四邻八卦的中心。很多人不是来买东西,而是来听八卦。但是开杂货铺的人,不要去跟着评价街坊四邻。第二杂货铺的价格,一定是透明的,不能先拉上去,再假装打折。街坊四邻不会认的。延伸到乐队这件事,就是要真实的做自己。你喜欢就来听。

阿信

从这段发言可以看出,阿信很早就意识到,商业除了卖货,还有精神抚慰的功能,即使小到一个杂货铺,也是如此。另一点,做品牌就要坚持 " 自我 "。

不可否认的是,阿信和他的五月天乐队,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赚到了足够多的钱。其中阿信的商业理念确实可以追溯到上述两个出发点。阿信本人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他至今孑然一身,围绕着演唱会而全球奔波,不再需要烟火气的人生。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 , 作者 | 房煜,编辑 | 陶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