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流动摊贩“请进来” 让城市治理绽放“烟火气”新范式

大象新闻记者 夏萍

暮色初临,郑州市西元广场西侧疏导点的灯光次第亮起,铁板鱿鱼的滋滋声、糖炒栗子的焦香、手作饰品的叮当碰撞,交织成一首动人的市井交响曲。这是中原区城市管理局以改革智慧破解城市治理难题的生动注脚——通过“科学规划、多元共治、柔性服务”三法并举,把流动摊贩请进来,让“烟火气”与城市文明共舞,打造城市治理新范式。

科学规划:在规范与温度间寻找平衡点

“疏导点的诞生,始于一场场街头对话。”不同于简单的划地而治,中原区城市管理局深谙治城先问民之道。疏导点筹建初期,执法人员联合办事处、社区工作人员带着问卷走进社区巷陌,将居民对便利生活的期待与摊贩的生存诉求细细收集,运用“绣花功夫”般精细考量:既要避开交通要道保证安全,又要毗邻生活区方便民生;既确保摊位间距符合要求,又预留应急通道保障秩序,最终选定闲置地块打造疏导点。这种将民生温度融入规范框架的治理智慧,让疏导点在诞生之初就承载着双份期待。

联合办事处现场调研选址

多元共治:构建城市治理共同体

在疏导点运营中,中原区创新引入“政企社联动”模式,打破传统管理壁垒。探索实施“1 N”管理模式,执法中队与办事处城管科组成联合巡查组,社区网格员化身矛盾调解员,物业单位提供后勤保障,第三方专业团队负责环境保洁与运营规范——多股力量如同精密咬合的齿轮,在每日18:00-22:00的“黄金时段”高效运转。这种“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治理架构,既保证了管理专业性,又激发了社会参与活力,形成良性循环的治理生态。

了解群众需求、征求意见

与第三运营方面对面沟通

联合社区开展宣传,吸纳流动摊贩入驻

柔性服务:让管理既有力度更显温度

入驻摊贩张先生感慨:“以前总担心被驱赶,现在执法人员主动帮我办健康证,心里踏实多了。”城管执法队员手持的不再是罚单,而是办证指南;巡查时不仅纠正违规,更主动帮摊贩设计招牌、指导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垃圾不落地,文明入人心”“规范经营承诺书”等特色宣传品,成为疏导点独特风景线。从健康证办理的“一站式”指导,到垃圾分类的“手把手”教学,再到针对困难群体的租金减免政策,中原区用服务细节打消摊贩顾虑。这种“管理即服务”的理念,让疏导点成为观察城市包容度的生动窗口。

疏导点现状

执法人员指导瓶装燃气安全使用

如今,14个规范摊位如同14颗民生明珠,在夜郑州的版图上持续发亮。中原区城市管理局用实践印证:城市治理既需要刚性约束的框架,更需要柔性服务的温度。当霓虹灯与炊烟共同点亮夜空,郑州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书写着“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