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情愿,杜鲁门号撤离红海背后发生了什么?
美国海军“哈里·杜鲁门”号航空母舰结束中东部署的消息,并未如五角大楼预期般低调收场。这艘排水量超10万吨的核动力航母离开红海水域时,无声诉说着这场持续半年的军事行动的特殊代价。
任务收官:航母撤离与装备损失清单
据美国防务官员19日披露,杜鲁门号已正式结束中东部署任务,现位于地中海进行战术休整。作为美军第六舰队核心战力,该航母战斗群自2023年底部署以来,累计执行超过1200架次作战任务,主要目标为遏制也门胡塞武装对红海商船的袭击。
但任务数据背后,三起重大装备事故更引人注目:
友军误击事件:去年12月,隶属杜鲁门号战斗群的“葛底斯堡”号巡洋舰在防空作战中,误将一架F/A-18E/F“超级大黄蜂”击落。美军中央司令部调查报告承认,事发时战场态势复杂,舰载宙斯盾系统误判友军战机为敌方目标。
商船碰撞事故:今年2月14日,航母在埃及塞得港附近与利比里亚籍散货船“贝西克塔斯”号发生擦碰,导致航母左舷飞行甲板受损,时任航母打击群指挥官随后被解除职务。
降落失败事故:5月6日,一架“超级大黄蜂”在夜间降落时因尾钩故障坠海,这是该型战机在三个月内第二次发生同类事故。
每架“超级大黄蜂”的采购成本约9400万美元,三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超2.8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损失尚未计入航母战斗群为规避胡塞武装袭击采取的非常规机动所消耗的燃料与维护成本。
战场博弈:胡塞武装的非对称攻势
在杜鲁门号执行任务的167天里,美军与胡塞武装的交锋呈现典型非对称战争特征。据开源情报分析,胡塞武装对美军目标实施了至少47次攻击,其中:
反舰弹道导弹袭击:3月15日美军发起“波塞冬之怒”行动后,胡塞武装向红海美军舰艇发射“佐勒菲卡尔”弹道导弹,美军“卡尼”号驱逐舰被迫实施紧急规避。
无人机蜂群攻击:胡塞武装使用改进型“沙希德-136”无人机,对美军舰艇实施饱和式攻击。五角大楼数据显示,仅4月份就击落22架此类无人机,单日最高拦截记录达7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