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武器库突发连环爆炸,强震持续两小时
文︱陆弃
也门战场再次传来震撼性爆炸声响,只不过这一次,未见空袭痕迹,却见火光冲天。5月22日,当地时间夜幕降临不久,萨那东北部上空爆出剧烈火光。爆炸持续近两小时之久,宛如地狱开口。根据沙特阿拉伯卫星电视台与Al-Hadath电视台援引消息人士的报道,这一场震惊外界的连环爆炸并非空袭所致,而是出现在胡塞武装位于地下的弹药库内,引发了内部连锁反应。
结果造成19人当场死亡,超过40人受伤,周边民居、商店、仓储设施被震塌,弹片四散,萨那北郊一夜之间变成焦土。
该爆炸发生的时机极不寻常。当前正值胡塞武装在红海袭扰行动放缓之际,外部压力空前增大。联合国正斡旋沙特与胡塞新一轮“停火协定”;美国与英国此前接连出动F-18与战斧巡航导弹打击也门境内“关键目标”;以色列则持续在国际舆论中影射“伊朗支持的恐怖分子”构成地区不稳定源头。
而此次爆炸非但未见外部空袭迹象,反而更像一次“内爆”事故,这不禁引发多方猜测:到底是胡塞自家武器管理失控?还是某种敌对势力通过渗透、破坏实施了“定点引爆”?
让人不得不联想到就在上月,美国中情局局长伯恩斯曾在巴林秘密会晤沙特情报高层,随后五角大楼通过Al-Udeid空军基地加强对也门地面活动的遥感监控;而以色列方面更是在多个安全论坛上多次放话,将考虑“必要时展开针对胡塞的自主防卫行动”。这些背景叠加,使得这次爆炸的“非空袭”标签显得格外突兀,哪怕是“未现炸弹”,也不代表“无人操控”。
从战略角度看,胡塞武装近年来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也门内部武装”,而是彻底沦为伊朗地区代理人战争体系的一环。他们不仅掌握了精确制导火箭、无人机蜂群战术,甚至被曝具备有限的反舰导弹技术。在这种背景下,其武器库与弹药运输系统的稳定性、隐秘性、安全性都成为各方重点监视与打击目标。而今,一处地下武器库“炸给自己看”的事故,极可能意味着其军事体系出现裂缝,甚至遭遇内鬼、技术系统瘫痪、后勤物资遭入侵植入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