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爆火的减肥针,副作用让我直接emo了

一、打了三针,就赶紧停了
" 还是停针吧。" 医生的话让王艳松了一口气。
2025 年 3 月,她怀着期待将第一针 " 减重版司美格鲁肽 " 注入体内——这款被视为 " 打针就能减肥 " 的药物,在 2024 年 11 月 17 日正式登陆中国市场后,迅速成为众多减肥者的新希望。
新闻曾报道,临床试验显示,该药物能实现 " 平均 17% 的体重降幅 ",效果可持续至少 2 年,而且还能带来多重健康获益,包括但不限于减少腰围、降低内脏脂肪等。
只是去医院检查的王艳,在医生的推荐下,花费 1900 元购买了一支 1.7mg 剂量的司美格鲁肽。
按照医嘱,她需要每周注射一次,连续六周。" 配合控制饮食,三个月预计能减 20 斤 " ——医生的承诺让她心动不已。
然而第一针下去,不良反应就出现了。
她记得很清楚,第一针是在晚饭前注射的,第二天她就感受到了明显的胃胀,食欲大减。" 吃一点就饱了,到了饭点也没啥饿的感觉。" 更难受的是接踵而来的腹泻和腹胀,这些症状持续了 5-6 天才逐渐缓解。
第二针的体验几乎如出一辙,直到要打下一针了,不良反应才减轻。
第三针就更惨了,由于恰逢生理期,不适感骤然升级:除了肠胃不适,还有发冷、犯恶心、头疼——这些都不是她经期常见的症状。
更令她不安的是心跳的变化。作为长期佩戴运动手表的人,她习惯性地查看了心率数据,这才发现:从第一针之后,平均静息心率比之前快了 12-13 次 / 分钟。
数字虽然仍在正常范围内,但对王艳来说,这是个危险的信号。几年前,她曾因病毒性心肌炎饱受心悸和心动过速困扰,那段经历让她对身体异常格外敏感。
她赶快给医生反映了这个情况,直到停针后,身体慢慢恢复了正常。
二、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减肥针
在社交平台上,与王艳有着相似经历的人不在少数。
有人描述打完针后 " 虚弱得几乎晕厥,连喝水都会呕吐 "。

更有甚者,直言自己 " 经历了生死时刻 "。

也有不少使用者表示,长期打减肥针后会出现焦虑、月经不调、性欲降低等情况。

凤凰网《风暴眼》和多位发帖人沟通了解到,除了常规的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的减肥针,还有黑金、大小姐、羽泊等微商品牌。这些来源不明的 " 减肥针 " 质量更不可控。
以 " 大小姐减肥针 " 为例,社交平台对其宣传颇具吸引力:这款号称源自韩国的品牌,被称作 " 顽固体质克星 "。而且使用过程中不头晕、不呕吐,还无需刻意忌口和运动就能瘦下来。据称一疗程可减重 15 斤左右。
但有用户却表示打完该减肥针时,一度到了吐血的地步。
一些打羽泊的用户也没好到哪去,有人提到打完后吐得难受,住院一个星期才有好转。

当王艳以 " 本人小白鼠实验三周,决定停药 " 为话题分享自己的停药经历后,评论区也很快被各种不良反应的留言淹没。
有人提到打完针后 " 虚弱得每天都没力气 ",还有人饱受胃胀、口渴的困扰。也有网友表示 " 打了两针没瘦多少,停针三个月后反弹了十斤 "。
而停药后体重反弹、恶心、呕吐、腹泻和便秘只是常见的副作用。
《JAMA》发表的一项临床研究显示,持续使用司美格鲁肽的参与者的腰围继续下降,而那些停药的人开始恢复腹部脂肪,这些脂肪存在于关键器官周围,可能会出现脂肪性肝病等问题。此外,心脏病和胰岛素抵抗也与腹部脂肪过多有关。
更为关键的是,减肥针并不是适合所有人。拿司美格鲁肽来说,说明书中明确提到不得用于有甲状腺髓样癌既往史或家族史患者以及 2 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患者。而且这款药物有着严格的适用标准:仅适用于 BMI>30,或 BMI>27 伴有胰岛素抵抗、高血糖等代谢问题的患者。

王艳使用司美格鲁肽也是无奈之举。
2022 年底 " 阳康 " 后,她的体重在一年内增加了近 30 斤。去年夏天开始,她严格执行减肥计划:自己烹饪、控制食量,配合每周 150 分钟的有氧运动。三个月减掉 10 斤后,体重却像被施了魔法般停滞不前。
" 这不正常。" 今年 3 月,医院检查证实了她的猜测——胰岛素抵抗。营养科医生推荐了司美格鲁肽:" 适合你这种情况 "。但对于其中的副作用,医生却并未过多介绍。
拿到药物回家后,翻开说明书时,才看到其中列出的诸多可能的不良反应。但她的体重基数已经严重影响到膝盖——走一会儿就会隐隐作痛。最终,她咬了咬牙:" 试试吧。"
尽管备受折磨,但她确实瘦了,停针之前就已经瘦掉 7 斤,现在更是已经累计瘦了 18 斤,让她离医生所说的效果越来越近。不过,她很清楚,这样的成果并非仅靠司美格鲁肽,也得益于她坚持的运动习惯。而医生也一直和她强调饮食 + 运动是根本,司美只是辅助。
" 能不打千万别打,科学饮食、运动、作息才是王道。" 她在分享中郑重写道。
三、赚得钵满盆满的巨头公司
不过,虽然减肥针虽然有各式各样的副作用,但也挡不住减肥者们狂热地追捧。
多家分析机构预测,慢性体重管理市场正在经历一个拐点,未来将有稳健的增长空间和高峰机会,最终可能会产生一些有史以来销售额最高的药物。到 2030 年,全球抗肥胖症药物的市场规模可能会增长到约 1000 亿美元。
而做减肥针的巨头公司们,近几年凭借着 " 快速减肥 " 实现了身价暴涨。
2024 年,全球减肥药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以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和礼来的替尔泊肽为代表的 GLP-1 类药物成为了 " 现象级 " 产品。
以诺和诺德为例,2024 年,诺和诺德全年营收达 2904 亿丹麦克朗,同比增长 25%,其中,司美格鲁肽三款产品合计贡献 2018 亿丹麦克朗,占总营收的 70%。
而减肥版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在 2024 年销售额达 582 亿丹麦克朗,同比飙升 86%,成为全球第二大畅销药物。
而礼来的替尔泊肽则宣称实现平均减重 20.2%,优于司美格鲁肽的 13.7%,被冠以 " 最强减肥针 "。
2024 年,礼来制药全年营收 450.4 亿美元,同比增长 32%。其中,替尔泊肽降糖和减重制剂合计贡献 164.6 亿美元的收入,占 2024 年收入的比重约 36%。而减重版替尔泊肽全年贡献收入约 49.3 亿美元。

有意思的是,两家公司股价正呈现出两极分化态势。
礼来公司股价持续攀升,市值一度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而诺和诺德虽然以 6500 亿美元市值问鼎欧洲市值榜首,但其股价自去年 6 月起持续走低,累计蒸发市值超过 3500 亿美元。
面对股价长期疲软的局面,诺和诺德于 5 月 16 日宣布重大人事变动:现任首席执行官周赋德将逐步卸任。为确保平稳过渡,周赋德将继续留任 CEO 职位一段时间。公司董事会表示,这一决策是基于当前市场挑战、股价表现以及诺和诺德基金会的期望,认为启动领导层更迭程序最符合公司和股东利益。
这背后是,诺和诺德的核心产品司美格鲁肽在全球最大药品市场美国遭遇增长瓶颈。数据显示,该产品自今年 2 月起在美国的处方量停滞不前,而礼来的替尔泊肽自 3 月中旬以来已在美国市场实现对司美格鲁肽的超越。
更为关键的是,尽管司美格鲁肽与替尔泊肽在中国市场呈现出迅猛的增长态势,但司美格鲁肽的专利权将在 2026 年到期,这让中国生物医药赛道瞬间沸腾。
华东医药、丽珠医药的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上市申请已在 2024 年抢先递交;中国生物制药、四环医药等七家企业则扎堆Ⅲ期临床。药融云数据库显示,全球 280 款在研 GLP-1 类药物中,中国药企独占 115 席。
这场 " 减肥药大战 " 的硝烟已清晰可闻,司美格鲁肽们躺着赚钱的日子马上要终结了,但关乎安全和副作用的追问还没有明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