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执法“北京样本”:一站式办案获推广,革新涉未警务机制
“一站式办案”改革在北京落地见效。
近日,公安部在京举行全国公安机关“阳光下的守护”法治公安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澎湃新闻随行参观了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实地体验了中心办案场所的规范化、智能化,了解公安机关开展“一站式办案”等系列执法机制改革措施的成效。
澎湃新闻注意到,海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探索建立的一系列工作机制,为全国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推进提供了“北京样本”。
比如,“一站式办案”最大限度地减少民警跑路,实现为基层减负目标;强化执法监督管理统筹,让基层执法更加规范和透明。此外,“三专一新”未成年警务工作机制推进帮教训诫救助工作得以完善,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迈向新台阶。

采访团参观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感受办案场所的规范化、智能化。 澎湃新闻记者 林平 摄
“一站式办案”北京经验走向全国,为基层减负
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是新时代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点工程。当前,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日益朝着精细化、合成化、智能化、规范化等方向发展,有助于提升公安机关执法工作法治化水平和执法公信力。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是全国首家“一站式办案、合成化作战、智能化管理、全流程监督”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也是深化推进高质量法治公安建设、打造执法规范化建设创新生态体系的缩影。自2015年正式运行起,该中心即实现案件集中办理,将团伙案件、全部刑事案件以及重点行政案件全部纳入收押范围集中办理。
比如,该中心推广的场所使用一站式机制,设置九大业务专区(执法办案专区、一站式综合服务保障专区、未成年一站式专区、合成作战保障专区、案件管理专区、诉讼审核专区、案卷管理专区、涉案财物管理专区、政法诉讼服务保障专区),确保各类执法办案业务场所全量支撑;优化设置刑事、行政、未成年、特殊、政法五类办案分区,根据案件类别人员种类规范办理;实现对犯罪嫌疑人审查讯问、羁押监管、司法鉴定、案件归档、行刑衔接、速裁审判等全量集中应用办理。
海淀分局法制支队民警李瑶介绍,该中心根据办案单位送案规律设置了6个开放式审核窗口,每个窗口都可以完成分局所有行政刑事案件的线上和线下审批流转,“我们将所有案件事项都进行网上申请流转、网上反馈,最大限度地减少民警跑路,为基层减轻负担”。
“在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嫌疑人的收押看管、安全检查、医疗体检等工作都有专人负责,办案民警可以集中精力投入案件办理。”海淀分局法制支队副支队长王锐介绍,中心通过优化流水线式办案流程,打造“一站式”执法办案基地,最大限度提升办案效率。
澎湃新闻注意到,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成立后,逐步推动基层办案模式发生改变,所有办案单位在抓获嫌疑人后,第一时间送往中心开展侦查审查工作。具体而言,民警可第一时间通过警务终端预约入区。入区预约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二维码。通过二维码在门岗处进行扫码核验安全围栏开启放行,嫌疑人将会进入执法办案专区。
如此,既确保了民警执法行为合法得当,又大大提升了办案效率。同时,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还汇集了多警种、多单位,既有公安内部各个警种集中办公,也有与案件办理密切相关的外部职能单位入驻,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执法办案的资源共享。
在监管方面,海淀分局还致力于让执法更加规范和透明。王锐介绍,一是强化执法监督管理的统筹,依托办案中心实施搭建了三级监督管理机制,即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和基层所队案管组,通过强化专项调度、指导、督导和研判,推动各项执法风险问题的常态化巡检和多轮次督导,消除各项执法风险隐患。二是强化执法源头的全闭环管理,基层所队是执法源头,在全国率先出台相关政策,完善市局警种分局和基层所队的四级案管体系,对所有警情进行全方位监督和管理,以进一步提高办案质量。三是,通过智慧案管平台,实现了执法问题从预警、盯办、整改、考核、培训的闭环监督管理,实现基层执法的全面规范。
北京市公安局法制总队总队长肖松介绍,近年来,北京公安机关在全国首创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率先升级打造“一体化、场景化、实战化”的2.0版“智能中心”,积极构建更优更强更具示范效应的执法规范化新生态,不断提升公安工作法治化水平和执法公信力。
自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立以来,这一北京经验已经走向全国,成为展示平安中国和法治公安建设成效的示范窗口。公安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国公安机关共建成市、县两级执法办案管理中心3200余个。
未成年人警务工作机制:实行“三专一新”工作模式
涉未警务也在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得到实践。2019年,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成立了未成年一站式办案区,推动海淀分局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迈向新台阶。海淀分局法制支队未成年人案件审查中队民警李洋介绍,办案区内,设有被侵害未成年人询问室、心理咨询室、家庭充能站等专业用房,依据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进行装饰,将救助、训诫、取证、体检、安置及社会调查等功能汇集于此。
以被侵害未成年人询问室为例,在违法犯罪案件中受到伤害的未成年人,在这里需要一次性完成询问笔录制作。询问前,办案民警会认真研究询问提纲及重点,并对被侵害的未成年人做好心理抚慰。询问室旁边就是公检法会商室,检察院、法院工作人员可同步介入指导询问过程。
李洋介绍,早在2014年,海淀分局就成立了未成年人案件审查专门队伍,并把社工机构纳入警务工作,负责处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和未成年被侵害案件办理。同年,在海淀区看守所设立“青春观护站”,“我们希望利用社工和民警为涉事未成年人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和行为上的矫正”。
彼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高发,海淀分局为此首创“犯罪临界预防机制”,通过社工和民警对孩子进行训诫。特别是针对未成年人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但符合不予执行的法定情形的,未成年人案件审查中队和北京超越青少年社工事务所联合开展治安拘留训诫教育的试点工作。对违法未成年人设立为期三个月的关护帮教期,其间由民警、社工共同对违法未成年人进行深入帮教,通过未成年人父母、学校、街道多方跟进,使违法未成年人深刻认识到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并在关护帮教期结束后召开训诫解除会,会上由未成年人本人、父母、社工谈感受、谈变化,最后由民警进行法治教育。
这一模式的确立,极大地完善了违法未成年人的后续帮教工作,使违法未成年人感受到社会和家庭的温暖,帮教转化作用成效明显。“通过这种矫正,三个月后会进行评估。如果孩子符合评估要求,我们会解除训诫。如果行为没有得到矫正,会延长到6个月。”李洋表示。

未成年一站式办案区依据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进行布置、装饰。澎湃新闻记者 林平 摄
澎湃新闻观察到,2015年,自执法管理办案中心建立后,未成年人警务工作再次得到延伸。其一,由刑事案件管理向治安案件管理延伸。其二,从违法未成年人惩治到救助被害人。其三,从事后处理到全流程办理的延伸。更为具体的是,派驻社工团队,前置案审力量,专业化办理未成年人案件,形成未成年保护工作机制,实现维权理念、办案模式、介入机制的创新改变。
2020年,未成年人警务工作继续延伸,实现未成年人案件法制全覆盖指导,要求辖区内发生涉及未成年人案件,民警必须第一时间到办案单位进行现场指导,从被害人一次性询问、案件调查取证、拉列工作提纲、讯问涉案人员等逐项开展工作。
为此,海淀公安分局总结出“金盾护蕾”未成年人警务机制,获评首都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项目。据介绍,这一机制的核心是实行“三专一新”模式,即:机构力量的专门化,设立专门的办案队伍;受理案件的专职化,专职办理未成年人和在校生涉罪违法的各类刑事、治安案件;执法办案的专业化,配置未成年人一站式综合办公区,配备24小时值守的司法社工队伍,完善执法办案体系建设;职能作用的创新化,填补法律盲区,延伸工作职能,摸索创新羁押出所后的跟进帮扶、特殊群体的跟进关怀、违法青少年的训诫感化等工作模式。
2024年以来,海淀分局聚焦未成年人保护及未成年人犯罪综合治理,以“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核心理念,探索完善“金盾护蕾”未成年人警务机制,组建了专业公安指导力量、专业执法办案力量、专业司法社工力量、专业执法普法力量的“四专”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