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饮料企业“围剿”大窑

文 | 首席消费官,作者 | 顺安

2025 年的中国饮料市场硝烟弥漫。随着餐饮渠道成为饮品行业增长的核心引擎,伊利、旺旺、元气森林等品牌纷纷推出场景化新品,以限定包装、地域化口味、健康概念抢占餐桌。

曾凭借餐饮渠道异军突起的国民汽水品牌大窑饮品,正面临前所未有的 " 围剿 " 压力:

一边是竞争对手加速渗透大窑饮品 " 大本营 ",另一边是自身产品结构单一、价格优势减弱、质量问题频发等多重隐患。

这场围绕餐饮场景的 " 攻防战 ",不仅考验着大窑的 " 护城河 " 深度,更折射出快消行业从增量扩张到存量博弈的残酷转型。

餐饮渠道价值被重估

2025 年春季,一场针对餐饮场景的饮品争夺战悄然升级。

伊利推出畅意 100% 奶啤、油柑双柚乳酸菌风味饮品、优酸乳双柚果粒等产品,围绕餐饮渠道进行深耕,通过构建场景化产品矩阵,实现对消费者佐餐消费需求立体覆盖。

东鹏饮料将海岛椰产品战略定位在餐饮渠道,在渠道端与多家知名餐饮品牌展开深度合作,增加产品市场曝光度,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在产品端特别开发 1.25L 大包装海岛椰产品,丰富餐饮消费者的饮品搭配方案。

此外,旺旺集团在川渝地区推出折耳根包装的限定款旺仔牛奶,凭借地域化营销迅速收割话题流量。元气森林则瞄准佐餐场景,推出冰乳苏打系列,以 "0 糖 0 脂 " 的健康标签争夺年轻消费者。秋林格瓦斯也以东北城市为战略支点,通过精耕餐饮渠道,在细分市场挖掘增量。

这些动作背后,是食品饮料企业对餐饮渠道战略价值的集体重估。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 年全国餐饮收入 5.57 万亿元,增长 5.3%,增速超过社会消费品零售 3.5% 的增速。

行业数据显示,中国餐饮渠道饮品市场规模已突破 1600 亿元,并以年均 10% 的增速持续扩容。

这一赛道的爆发性增长,源于其独特的消费属性:餐饮场景具有高频次、强绑定的特点,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相对较低,且品牌一旦形成场景心智,便能构建长期复购的消费惯性。

以火锅场景为例,大窑曾凭借 " 碰杯文化 " 与玻璃瓶装设计,在北方市场创造了 " 无大窑不开席 " 的消费现象,其 85% 的销售额依赖餐饮渠道。

然而,餐饮渠道随着价值的重估正变得拥挤。除了传统饮料巨头,新茶饮品牌也开始跨界分羹。喜茶、奈雪的茶通过瓶装饮料切入餐饮终端,蜜雪冰城则凭借低价策略在三四线城市大排档快速铺货。

餐饮渠道的竞争维度已从单一的产品性价比,扩展到场景化营销、供应链响应速度、终端服务能力的全方位比拼。一位华北地区经销商透露:" 现在餐饮老板不仅要看利润空间,还要评估品牌能否带来客流。比如元气森林的冰乳苏打会搭配定制冰柜,伊利的新品则提供专属桌牌和菜单植入服务。"

大窑被 " 围剿 "

在这场渠道混战中,曾以差异化策略突围的大窑饮品,正陷入 " 攻守失衡 " 的困境。

尽管大窑 2025 年经销商大会高调宣布 " 全品类 + 全渠道 " 战略,并承诺投入数字化营销与供应链升级,但市场现实的挑战更为尖锐。

大窑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5 元 520ml" 的极致性价比策略。相较于北冰洋、冰峰等竞品,其单位毫升价格低至竞品的 1/3,成为中小餐饮店引流利器。然而,随着原材料成本上涨与渠道费用增加,大窑终端售价已悄然上涨。

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不少消费者发帖称,大窑终端已经涨至 6 元以上,甚至部分地区出现 10 元高价。" 六块钱,我不如再添两块喝个 NFC 了。" 有网友在相关话题下评论道。

河北某餐饮店主表示,大窑的便宜只是相对的,对北冰洋等同为汽水类的产品影响较大,但从利润角度来说,不如啤酒," 大窑(饮用场景)通常是 1 人 1 瓶,啤酒则可能是好几个人,需求量更大 "。

与此同时,蜜雪冰城 4 元柠檬水、农夫山泉 5 元茶 π 等竞品以相似价位抢夺市场,大窑的价格防线岌岌可危。

尽管大窑近年推出植物蛋白饮料、无糖茶等新品,但其营收仍高度依赖经典单品 " 大窑嘉宾 "。上述餐饮店店主告诉首席消费官,大窑新品之前也有放在店里试售,但反响平平,销量一般,最好卖的还是大窑嘉宾。

更严峻的挑战来自消费者信任度的动摇。2023 年以来,大窑玻璃瓶爆炸事件频发,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不少涉及大窑的食品安全与包装隐患的投诉。与此同时,其产品配料表中的阿斯巴甜、甜蜜素等添加剂引发健康争议。

尽管大窑在 2024 年升级果汁版产品线,但消费者认知仍停留在 " 高糖汽水 " 阶段。有行业分析人士指出,当 Z 世代将 " 成分党 " 思维带入餐饮消费,大窑若不能加速向清洁标签转型,恐将被贴上 " 不健康怀旧饮料 " 的标签。

与此同时,大窑赖以生存的餐饮渠道,正成为对手的主攻方向。

可口可乐通过 " 餐饮合伙人计划 " 向终端提供冷链补贴,百事可乐则联合美团推出 " 套餐绑定 " 促销。新势力品牌更是以激进策略撕开缺口:元气森林向经销商承诺 " 卖不掉全款退货 ",东鹏特饮针对大排档推出 " 买十箱送冰柜 " 政策。

面对围攻,大窑虽有七大生产基地支撑区域配送,但其玻璃瓶包装的物流半径限制(仅 500 公里)导致南方市场渗透缓慢,西南、华南市场布局仍需进一步提升。

一位来自福建的沙县小吃店店主表示,尽管大窑在北方市场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渗透率,但在南方销量并不理想," 基本上看不到 "。一方面是本地饮料种类非常多,而且时不时搞促销活动,消费者更愿意买;另一方面,南北方饮食差异明显,南方消费者更喜欢凉茶等不带气泡的水。

随着众多食品饮料企业以更敏捷的姿态蚕食市场,消费者用 " 成分党 " 思维重新定义价值,性价比优势、渠道优势逐渐消失的大窑能否在规模与品质、情怀与创新、扩张与深耕之间找到平衡点,实现新的增长,真正走向全国消费者的餐桌,这或许决定它究竟是成为穿越周期的 " 国民符号 ",还是止步于区域市场的 " 悲情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