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爆火背后,今年“五一”,三五线城市的小贩经济赢麻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蔡宇丹
今年“五一”,重庆小城荣昌火了。荣昌的流量故事里,藏着最大的民生。
为拉动消费,荣昌重奖孜孜不倦宣传荣昌特产的网红林江。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高书记说,欢迎大家来荣昌这座千年古城,交警不会来贴单,城管不会来掀摊。
荣昌猛拉流量的同时,“五一”期间,三五线城市火爆的小贩经济和拉动内需促消费,保就业的重任融合,让今年“五一”的流量故事多了很多温情。
1.
这两天,新晋网红城市荣昌“五一”成绩单:5天接待游客224万人次,同比增长157.03%;卖出卤鹅29万只,同比增长752.53%。
以拼多多上已拼“70万件 ”的“荣昌卤鹅”79.9元一只计价,光卤鹅就贡献了2300万元消费,更何况还有224万游客在加油、住宿、餐饮等一系列消费。
荣昌,赢麻了!
就在今年1月,荣昌还在调动一切力量拼经济。2025年1月,在荣昌区经济工作会议上,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说,希望与会者春节前给自己、家属和小孩都买一套新衣服,每个人周末都带家人出去吃顿饭,带头消费、带动消费和带领消费。
高书记的账这样算的:如果每周有一万人出去吃顿饭,人均消费100元,一周下来就是100万元。
100万元对于荣昌这样的小地方来说,就已经为拉动地方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发展的不均衡性,让工业底子薄弱的荣昌完成促消费的任务难度很大。
2024年,荣昌区常住人口66万,城镇化率63.53%,其中城镇人口41.95万,乡村人口24万,当地干部带头消费,又能创造多大社销零售额?
这种情况下,荣昌这样的小地方把引进外来流量当大事来抓也就不足为奇。而荣昌对引流的重视,从地方政府对“卤鹅哥”林江的态度上可见一斑。
为了出圈,林江这个小网红一路追着“甲亢哥”从成都到重庆、再到深圳,给他投喂荣昌卤鹅,成功蹭到流量。为表彰林江不遗余力宣传荣昌特产,荣昌区政府不仅报销林江5城“投喂”甲亢哥的全部费用,还奖励林江10万元现金。
2.
外来流量不光增加了荣昌的社销零售总额,更提供了宝贵的就业岗位。这一点,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当下,对于缺乏强大工业作为“压舱石”的地方来说,尤其具有特殊的意义。
山东淄博作为近两年长红的网红城市代表,曝出地方大搞文旅产业一个真相:流量不会对一个地区的GDP生很大的拉动作用,但却能“富民”,能提供很多低门槛的就业岗位。
荣昌火了,当地的小贩赢麻了。根据媒体的报道,全城的卤鸭摊都供不应求,离开荣昌的游客,几乎人手一只卤鸭。
“五一”假期前一周,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公开表示,今年“五一”假期,荣昌公交全免费,停车不收钱,欢迎大家来荣昌这座千年古城逛一逛。高书记还说,交警不会来贴单,城管不会来掀摊。
交警不会来贴单,是让来荣昌的游客放心停车;城管不会来掀摊,是让荣昌的老百姓放心摆摊挣钱。
对街头小贩的宽松管理,“五一”期间,记者在一些三五线城市频频见到活跃的街头市场。
在小红书,位于秦巴山脉交界处的陕西汉中,是一座被打上“被低估的宝藏小城”标签的五线城市,春天到这里看油菜花,夏天到秦巴山脉深处感受“宫崎骏的夏天”,秋天看红叶,冬天看龙头山的银装素裹,或在江边喂海鸥,这座三国历史名城以安逸、松弛的生活节奏吸引了大量一二线城市的白领到这里来一场“治愈之旅”。
之前的清明长假,汉中刚刚送走一批全国各地来看油菜花的游客,“五一”到来,这里的酒店房价又一路上涨,尤其是汉江湿地公园附近的酒店,房价直逼千元。
在拥有一线江景的汉中滨江路,外地游客云集,沿着江边停满了外地车牌。这里的街头市场格外火爆,卖玉米的、卖芍药花的、卖醪糟的、卖卤味的,卖自己种的菜,卖自家茶园炒的新茶,甚至有养殖户将自家的奶羊牵来现场挤奶售卖的,主打一个原生态。
从陕西著名茶乡汉中西乡樱桃沟采摘的樱桃,下午运到汉中滨江路,10元2斤,这样满满一盆的新鲜地产,正是外地游客的最爱。当地产的黄樱桃甘甜多汁,果肉鲜嫩,比车厘子口味更佳,可惜不耐长途运输,只能本地消化。随着外地流量的涌入,对本地樱桃种植户来说又多了一份收入。
由于外地游客大量涌入,这里的停车位严重不足,沿着江边的马路两侧停满了外地车。这些热闹得有点乱的场景,与当地打造的一线江景的精致有点不搭,但记者在这里却没有看到一个城管和交警,没有看到沿路停放的外地车被贴条子,或者有人趁机来搞“静态收费”。
城市管理者与街头摊贩形成了默契。记者注意到,在滨江路自发形成的花园夜市,凌晨摊贩撤摊时,将路面收拾得干干净净,不留一点垃圾。
在河南南阳,府衙街马路两侧停满了汽车。作为南阳最火的夜市,府衙街也带动了周边街区的活力,晚上10点,这里的路边摊还是人声鼎沸,街边停着密密麻麻的电动自行车,10元能买7个卤鸭翅,一百来元就够三五个年轻人吃着烤鱼喝着啤酒消遣一晚上。
放在一二线的省会城市,这里属于亟待改造的“脏乱差”街区,放在三四线城市,这里却支撑了民生和就业。
在河南南阳宛城区,一个卖胡辣汤的早点摊主告诉记者,他凌晨三四点就开始忙,到上午10点收摊。这个摊点在大货车必经之处,客单价十来块钱,自己一个月能赚到一万多元,不用出去打工,很满足。
3.
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小贩经济越来越被三五线城市视为促进消费和旅游业的手段。三五线城市对街头摊点的宽松管理,刺激了本地消费,一二线城市也在探索烟火气与城市管理如何融洽共生。
在小红书,菜市场已成为一种文化性的公共空间和旅游目的地,上海的菜市场改造,拿着“菜市场 美食街 超市”的剧本,让网红菜市场成为上海“city walk”的有机组成部分,被标注为“魔都菜场——精致的烟火气”。
不过,烟火气变得精致,还叫烟火气吗?记者注意到,一二线城市的网红夜市大多由政府统一规划,这些网红一条街上的摊点,在其他城市的网红一条街也能看到,更像千篇一律的网红脸。而三五线城市的摊点是自己长出来的集市,靠原生态吸引人。
那么,市容市貌和小贩经济真是不可兼得?是不是“一管就死,一放就乱”?事实上,新加坡和伦敦这两座以金融业闻名的全球TOP10城市,就把小贩经济(街头市场)玩出了新标杆。
1971年至1986年间,新加坡政府建造了113个小贩中心,以解决街头小贩带来的道路阻塞和环境卫生问题,并重新安置了超过1.8万名持牌街头小贩。
新加坡不光不歧视小贩经济,还将小贩文化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8月,新加坡申请将小贩文化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0年12月获批。
2018年至2022年间,新加坡政府启动了孵化摊位计划,为有资格的小贩提供摊位,并在前15个月提供50%的租金折扣;二是小贩发展计划,由认证培训师和有经验的小贩对新人进行培训;三是小贩继承计划,旨在协助没有家庭继承人的资深小贩(至少有15年经验),将他们的技能和摊位传给其他小贩。
2015年以来,新加坡政府还邀请第三方企业来管理13个新的小贩中心,利用他们的网络为低收入人群提供就业机会。
2001年至2014年间,新加坡政府共投资4.2亿新加坡元翻新106个小贩中心,为消费者打造愉快的用餐环境。
2012年3月,英国在国家规划政策框架下,将街头市场视为确保整个英格兰城镇中心“长期活力和可行性”的关键场所。
伦敦拥有广泛的街头市场网络和强大的基础设施,这些街头市场作为“伦敦资产”的组成部分,被整合到城市规划、发展战略和政策制定中。
伦敦还充分利用空置广场、商店和建筑物等,建立具有更多新元素的临时街头市场,来销售创意艺术、手工制品、街头食品等,并举办特别活动。
根据伦敦市政府官方研究,2017年伦敦33个区有280个街头市场,比2010年增长了72%。街头市场还创造了13250个就业机会,占伦敦零售就业的2.8%。
这些全球顶级城市的做法,给我们重新认知小贩经济和街头市场打开了一个新的维度。
在湖北十堰的闹市区,一家卖铺盖面的特色面馆居然是通宵营业的,操持生意的,是两名50多岁妇女。她们爽快地说,有生意做,有钱赚嘛,不累。
今年“五一”,三五线城市小贩经济迸发出的活力,也从一个侧面提醒城市管理者,民生为大,该好好研究一下中国版的小贩发展计划了。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