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想太多想太多就是自我折磨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不需要你想太多

杨绛先生曾说:

“事,不能想得太多,想多了心就乱了。人活一世,想开了就是幸福,想不开就是痛苦。”

我深以为然。

阿德勒在其心理学中也提出:“人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

在众说纷纭的人生百态中,我们虽无法彻底脱离现状,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改变心态,把握自己的生活节奏。

不必为他人随意的一句话、一个眼神,甚至是陌生人的恶意评价而黯然神伤。正所谓,“小事不缠身,大事不压心。”

人民日报也曾说:

“别想太多,想太多,就是自我折磨。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并不需要你想太多。凡事顺其自然看开点,看淡点,想开点,糊涂点。”

生活不会因为你的胡思乱想而变得更容易,但一定会因为你的释怀与放下而变得更加美好。

01 心宽一尺,路宽一丈

人群之中,总有左中右。 今早公众号收到留言:“没穷过的人,喝不懂生活的苦。鸡汤话说说容易。”

本想用李娟的话回他:“再颠沛流离的日子,也要闪着光过。”

人这一生,谁不是在沟坎里找糖吃?若终日愁眉紧锁,日子便真成了苦药。

在我们家,父亲是忧天的杞人,母亲却是漏雨的瓦房也敢晒被子的人。 三年前父亲考驾照,报名当天就开始焦虑上头——怕电脑不会点,怕反应不够快,反正就是各种胡思乱想。

结果呢?科一到科四,一月通关,比年轻人效率还高。母亲常吐槽他:“练车半小时,焦虑一整天。”

很多时候,我们总为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焦虑不已,又会因别人的一句恶意揣测而生气。其实,日子熬着熬着,就明白了这样的道理:

生活就像块磨刀石, 心窄的人,磨出的是茧;心宽的人,磨出的是光。

愿平凡中的你我,能磨出一缕照亮自己的光,便是生活最好的馈赠。

02专注当下,即是解药

有人说,这世界不过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有人匆匆赶路,有人缓步徐行。

但人生这场戏,本就不必急着抢别人的台词,也无需停下来等谁的脚步。

想起《蛮好的人生》里那句:“最慢的不是跬步,是徘徊;最快的不是冲刺,是坚持。”

自入职以来,我在公司已呆了十七年,说长不长,离退休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能让我留下来的理由很简单:三分是公司给的安稳,七分是自己学会的专注。

年轻时总想着往高处奔,熬夜考证、钻研技能,以为准备充分就能抓住机遇。后来才懂,命运最爱开玩笑——它可能把机会递给系鞋带的人,却让穿好跑鞋的你在起跑线干等。

人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认清自己的过程。我们大可不必因为别人优秀就觉得自己黯淡无光,不必焦虑自己的容貌,不必担心自己的能力,因为没有人比你还了解自己。

与其追逐抓不住的流沙,不如做棵扎根的小草。风来俯身,雨停抬头,专注生长自己的那片绿意。

03闲事放下,清风自来

弘一法师曾言:“执于一念,将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会自在于心间。”

我们努力工作、操持家务,本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若这些事反而让你身心俱疲,不妨暂歇——放下不是逃避,而是给心灵腾出呼吸的空间。

昨晚辅导女儿背书时,刚考完一模的她焦虑不安。起初还算顺利,渐渐地,她开始埋怨我“拖后腿”。

我暗自困惑:为何总是找不到正确答案?难道准备得还不够充分?

这时室友在一旁插话:“每次都是历史提问出问题。”

我不禁失笑:“家中之事,谁做得越多,疏漏自然越显。就像端满水的杯子,越是小心翼翼,反而越容易洒出几滴。”

人生如茶,沉时坦然,浮时淡然。与其执着于完美,不如学会适时放手——清风自来时,满室皆芬芳。

生活的答案,从来不在翻来覆去的思虑里,而在脚下踏实的每一步中。

不必把日子过成紧绷的弦,也不必活成别人眼中的剧本。心若宽了,路就平了;专注当下,脚步就稳了;闲事放下,清风就来了。

岁月予你的,将不止是年轮,还有从容不迫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