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报:中俄共同纪念胜利意义深远

参考消息网5月8日报道俄罗斯《独立报》5月7日发表题为《俄中之命运是互为彼此的“第二战场”》的文章,作者为尤里·塔夫罗夫斯基。文章编译如下:

在我们取得对德国法西斯和日本军国主义的双重胜利80周年前夕,深入探讨“第二战场”对这一胜利的贡献是非常有意义的。但这里所说的并非美英在拖延许久后才在西方开辟的那个战场。我们需要更多谈及东方战场,这不仅是出于历史公正的考量,也是基于我们与昔日盟友当前的关系。

从苏联卫国战争爆发的第一天起,中国就在东方掩护着苏联的后方。自1931年起,中国就开始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坚持抵抗。到德国对苏联发动进攻时,当时拥有200万兵力的日本军队中约120万士兵被牵制在中国领土上。本来东京甚至拟定了进攻苏联的日期——1941年8月29日。

试想一下,苏联若同时在东西两个战场作战会面临怎样的艰难处境。在整个战争期间,日本的武士刀始终高悬在我们的东部国土之上。

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莫斯科向中国人民伸出援手,开始向中国供应武器。数千名志愿者来到中国,他们驾驶战斗机、操控坦克。

本世纪20年代初,东西方敌对情绪的升级几乎引发一场新的全球性冷战。在西方,从芬兰到土耳其,北约的军事基地和军队不断逼近俄罗斯边界。

在东方,中国也面临类似情况。海上方向的势力——来自设于日本、韩国、菲律宾、澳大利亚的美国军事基地——蠢蠢欲动。新的军事集团“澳英美联盟”成立,美国、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通过“四方安全对话”机制加紧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合作。

在这样的背景下,俄中领导人恢复了因疫情中断的会面。2022年2月,俄总统普京访问了北京。这是对冬奥会东道主中国的支持。双方发表了两国关于新时代国际关系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联合声明。

两国尽了最大努力来加强合作。2023年,俄中双边贸易额突破2400亿美元,2024年也保持了这一创纪录水平。

近年来在北京、莫斯科和喀山举行的会晤表明,那些试图削弱俄中关系的期望完全落空。俄中关系的有效性在美国第47任总统特朗普执政的最初几个月就已经显现出来。华盛顿在对待莫斯科和北京的态度上都显露出自相矛盾之处。

俄中领导人即将举行的会晤无疑将富有成效。纪念共同胜利80周年将成为一个契机,让我们回忆起过去几十年的岁月。新的会晤将使双方有机会讨论当前阶段的合作,并展望未来。

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莫斯科和北京将携手推动这些变化。(编译/魏良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