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风采·湖南省劳动模范|胡诗学:碧水蓝天守护者

荣誉档案

胡诗学,1987年8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中石化湖南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炼油二部工艺副主任师。获公司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2篇论文分别获湖南省科技论坛一、二等奖。曾先后获得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中国石化劳动模范、岳阳市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2025年五一前夕,被授予“湖南省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胡诗学(左)坚守在操作台前。

“把这个水封罐改成不锈钢,解决腐蚀问题,以后长周期安全运行就靠得住了。”4月23日上午,在中石化湖南石化炼油二部环保区污水汽提装置现场,技术员胡诗学信心满满地对检修人员现场交底。扎根这里14年,他用工匠精神书写绿色答卷,从普通技术员成长为行业标杆的塑造者,在石油化工与生态文明间架起绿色桥梁。

破茧:污水罐里闯新路

2011年,湖南石化实施油品质量升级改造工程,配套建设污水汽提装置,设计处理含氨量为12500个单位。装置刚投产,问题就来了——受原油劣质化等影响,实际工况与初始设计偏差巨大,污水含氮量超30000个单位,系统波动频繁、工艺控制失稳,操作难度大不说,现场异味重、净化水质量不达标更让人一筹莫展。“参数对不上,咱们就自己造一把尺子!”胡诗学带领团队扎进装置区,用每两小时采集一次数据的“笨”办法,重绘装置全流程工艺参数图谱。凌晨两点,装置现场还传回对讲机里他通报数据的沙哑嗓音,凌晨三点,他还常守在操作台前核对数据,泛黄的笔记本记满了密密麻麻的数据,手绘的流程图铺满了整间办公室。经过几个月的摸索,调整参数、优化流程,净化水排放合格率最终提升至100%,装置运行渐渐平稳。

刚解决这个问题,胡诗学又发起了新的冲锋。污水罐内常年积聚高浓度污水,恶臭刺鼻,让人喘不过气、止不住泪,甚至戴上防毒面具都滤不干净。“这‘臭水罐’必须根治!”面对这个困扰众多同行企业的老大难问题,胡诗学提出“污水罐挥发性有机物(VOCs)综合治理与工艺优化”技术攻关课题,带领团队在高温的罐区连续蹲守,反复试验确定最优参数,最优流程,最终实现装置运行零调整常态化,操作强度大幅度降低,现场异味几乎完全消除,装置运行稳定在中石化同类装置前三水平,去年更勇夺第一,成为行业翘楚。谈及成果,胡诗学很谦逊:“我们不过是把每个参数都‘磨’到了极致。”

在炼油二部南区,胡诗学带着“火眼金睛”开启“地毯式”排查。在近40℃的高温下逐一排查各装置所有连火炬管网排放点并自制台账,工作服早已在盐霜与汗渍的反复浸染中褪成灰白,他翻开随身携带的“百宝本”,页脚卷起的流程图里,某处管线被红笔圈出旋涡状标记,通过连续数月跟踪记录每个排放点的工况参数,胡诗学最终找出降低排放量的改进措施,并创新实施流程优化,将火炬气排放总量降低50%,火炬气脱硫合格率大幅度提升。该项目获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成为炼化企业绿色转型的成功案例。

突围:硫黄塔下写传奇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力度,陆续出台环境保护政策,对石化行业污染物排放提出了更高要求。胡诗学再接再厉,带领团队在硫黄尾气治理领域突破多个行业难题。2019年,湖南省出台特别限值排放标准新政策,要求湖南石化尾气排放硫含量控制在100毫克/立方米以下。此时,炼油二部环保装置刚刚完成检修升级,短时间内不可能通过大幅的设备改造来达到这一要求。不达标就得停产——企业生存面临挑战,社会油品供应难以保障,怎么办?胡诗学勇担重任,带领团队反复研究,制定“四步走”技术方案,通过分批实施一系列小改造,配合操作优化的“组合拳”,不仅实现硫黄装置尾气排放浓度降至70毫克/立方米,为企业赢得生存空间,更在反复试验中发现氢气纯度对排放值的关键影响,为后续生产的进一步提质增效拓宽了新路。

这一突破没有让胡诗学小胜即满,2021年,他进一步探索硫黄尾气后碱洗等深度优化措施,以技术创新推动装置升级,通过给烟气“洗澡”将二氧化硫浓度稳定控制在50毫克/立方米,实现尾气硫含量从初始200毫克/立方米“四连降”至“近零”排放。其间,由于检修与生产深度交叉,安全难度大,胡诗学连续50多天坚守现场,确认6套生产装置停工吹扫处理及800多块隔离危险介质的盲板,保证了改造的安全顺利完成。

2020年为响应中石化“绿企创建”,胡诗学针对装置现场溶剂桶堆放混乱及泄漏风险问题优化加剂作业,利用现有流程稍加改造,将人工加剂改为自动化的槽车装剂,两天的作业时间缩短至1小时内完成,解决现场溶剂桶堆放混乱问题及泄漏风险。他终于咧开干裂的嘴角笑了:“看!这不就成了!”此外,他创造性提出取消溶剂再生贫液泵的措施,解决溶剂泄漏难题的同时,年节约电量76万度,助力装置顺利通过中石化“绿企”验收。2024年,胡诗学主动请缨,力争在“降低两套硫磺碱洗前外排SO2浓度小时均值”上再进一步、再提一级。他带领10人团队奋力攻关、昼夜连转,助力两套硫黄尾气排放浓度和后碱洗装置耗碱量达到了历史新低,为企业绿色转型提供坚强保障。

筑梦:“绿企”路上立新功

近年来,为应对新能源革命冲击,解决传统石化企业面临转型发展难题,岳阳地区100万吨/年乙烯炼化一体化发展项目应运而生,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将其视为支撑岳阳乃至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立省项目全力推动。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后,胡诗学作为技术人才加入到了项目建设团队。面对企业的托付、社会的期待,他深深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如同一颗铆在技术战线的“钢钉”,推动环保技术与新项目深度融合,争创行业低碳发展的示范。

胡诗学主动请缨,承担起硫黄回收等3套装置基础设计的前期工作。面对复杂的工艺要求和严格的环保标准,他将办公室变成作战指挥部——办公桌上悬挂的工艺流程图被不同颜色的便签纸覆盖,每处标注都凝聚着他对装置运行工况的深度推演。当凌晨的月光洒在成堆的图纸上,他提出的200余条优化建议已悉数纳入设计方案。在酸性水处理系统优化的关键阶段,胡诗学展现出惊人的“数据捕手”特质。他整合分析20余套现有和规划装置近260吨/时处理含硫污水、20余种含硫气体性质,在数据测算中不放过小数点后第三位的精度校验;在方案比选中他连续转战兄弟企业采集同类装置第一手数据。伴随着办公室的灯光和堆成山的图纸,他顺利完成优化方案,推动项目整体顺利获得中石化总部批复。

暮色中的长江碧波荡漾,炼塔上的银鹰展翅欲飞。在胡诗学的电脑屏幕上,新一期环保攻关计划正在酝酿。这位新时代的环保尖兵,依然在绿色发展的征途上奋勇前行,用创新之笔续写着石化人与碧水蓝天的永恒约定。

(湖南工人报 张庭萱 宋霰)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