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辟谣反击战:央企公告何以遭遇舆论绑架?

点击上方 "道哥说车" 关注

· 这是第 4871 原创首发文章 1k+  

撰稿:张浅

    出品:道哥说车

点击↑↑↑最新投诉案例登陆财圈社「汽车质量」小程序,30 秒完成投诉全流程,你的每一条反馈都将直通车企、监管部门和千万车主圈。或者关注《道哥说车》《财圈社》公众号,点击下方导航条 " 汽车质量 ",进行投诉,我们将帮助你维护正当权益。

【文 / 财圈社 & 道哥说车 张浅】今年 2 月,中国汽车行业被一则重磅消息点燃——长安汽车与东风汽车同时公告,双方的间接控股股东正筹划重组事项。这场涉及两大央企的整合,本应是产业升级的战略性动作,却在短短三个月内被谣言裹挟,演变为一场舆论混战。

从 " 合并打造全球第五大车企 " 的期待,到 " 长安沦为东风二级子公司 " 的谣言,事件的走向既折射出行业转型的深层博弈,也暴露了信息时代的传播乱象。

官方公告遭遇民间演绎

2 月 9 日,长安汽车、东风汽车及其旗下多家上市公司同步发布公告,称间接控股股东(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东风汽车集团)正与其他国资央企筹划重组,可能导致控股股东变更,但实际控制人仍为国资委。

公告明确,重组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竞争力,且不会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根据 2024 年销量数据,两家车企合计销量达 516 万辆,若重组完成,将超越比亚迪成为中国最大汽车集团,并跻身全球前五。

然而,这一战略动作很快被谣言扭曲。5 月初,部分自媒体账号宣称 " 长安汽车已作为二级企业并入东风集团 ",甚至断言 " 长安品牌将失去独立性 "。对此,长安汽车于 5 月 7 日公开辟谣,强调该信息严重失实,并启动法律程序追究责任,同时悬赏百万征集造谣线索。

事实上,从官方披露的信息看,重组更可能采取专业化协同模式,例如整合新能源技术、供应链资源及海外渠道,而非简单的 " 吞并 " 关系。

政策倒逼转型 行业暗流涌动

《财圈社 & 道哥说车》编辑注意到,2024 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多次点名一汽、东风、长安三大汽车央企,批评其新能源转型滞后于比亚迪、特斯拉等企业,并推动 " 战略性重组 + 专业化整合 " 改革。

政策层面,《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支持国企 " 强强联合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集团。重组被视为打破传统车企依赖合资品牌、加速自主创新的关键举措。

此外,行业压力同样紧迫。2024 年,长安与东风虽实现销量增长(分别为 268 万辆、248 万辆),但均未完成年度目标,且合资板块(如东风日产、长安福特)持续承压。

与此同时,新能源渗透率已突破 45%,智能驾驶、固态电池等技术迭代加速,传统车企亟须通过整合减少重复投资,集中资源突破核心技术。若重组顺利推进,双方有望在技术整合、供应链降本、全球化布局和品牌矩阵优化上实现互补。

长安与东风的重组,本质是一场由国家战略驱动、行业转型倒逼的产业革命。谣言与争议虽添波澜,却无法掩盖中国汽车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的决心。

正如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所言:" 重组不会影响长安既定的任何发展战略,包括长安既有的品牌规划、技术规划、全球化规划。重组的目的是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引领智能网联变革的世界一流汽车集团。" 这场风波终将沉淀为产业升级的注脚,而中国汽车的真正战役,始终在技术突破与全球竞争的赛场上。

扫描上方二维码登陆财圈社「汽车质量」小程序,30 秒完成投诉全流程,你的每一条反馈都将直通车企、监管部门和千万车主圈。或者关注《道哥说车》《财圈社》公众号,点击下方导航条 " 汽车质量 ",进行投诉,我们将帮助你维护正当权益。

END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 图片 | 来自网络 」

往期报道回顾

内卷之下,这家车企以 " 差异色 " 破局

" 按揭 "800 多万,有钱还债了?哪吒汽车是否还有续集?

王秋凤履新汽车之家副总裁   如何重塑 " 内容 + 商业 " 护城河?

小米再次致歉!|林示有话说

林杰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本周人物

建议极氪私有化   开挂的吉利汽车可能会更肥!

商务合作

微信 :fx666m

邮箱 :2836974739@qq.com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道哥说车所有

转载注明来源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