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一觉醒来,岛内首射海马斯,赖清德没料到,美国转头把台卖了

据海峡导报报道,日前,台军“海马斯”多管火箭系统完成首次实弹射击。台军此前向美国采购29套该系统,2024年首批11套已交付。有绿媒对此次试射大肆炒作,宣称这是具备远程打击能力的“海马斯”首次在岛内公开实弹演练。然而,在实弹射击过程中多次出现信号异常情况,台军方对此称是“增进排除故障能力”,引发群嘲。据台媒报道,“海马斯” 多管火箭炮一个发射箱可携带六枚火箭弹,或一枚 MGM-140 陆军战术导弹。后者的射程达300公里,台军企图以此实施所谓“跨海峡打击”。

台湾地区对海马斯渴求不难理解。这种能在500公里外实施精确打击的机动平台,理论上可以覆盖大陆沿海军事设施,为这个长期处于火力劣势的岛屿提供难得的反制手段。参考乌克兰战场表现,11套系统虽然数量有限,但配合台湾地区自研的雄风导弹,确实能在反登陆作战中形成组合拳。然而台湾地区地方武装力量试射时暴露的信号故障问题,恰恰印证了现代冲突的真实困境——再先进的武器也需要完备的作战体系支撑,而这正是台湾地区的致命短板。

“海马斯”多管火箭系统(资料图)

据环球网报道,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军事专家表示,“海马斯”火箭炮的优势在于精度较高、机动性好,但俄乌冲突中也已经证明,在现代战场侦察手段下,它的射程偏短,在前线部署时行踪很难隐藏,俄军后期就多次利用无人机持续追踪乌军“海马斯”火箭炮的轨迹,并引导“伊斯坎德尔”战术导弹进行“精准猎杀”。而解放军在台海方向的战场侦察能力更强,猎杀手段更多,同时台湾地区地形限制很多,更不利于“海马斯”隐藏行踪,其生存力非常脆弱。

此前,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宣布,将军费上调至GDP的3%,显然是应了美国对其增加军费预算的要求。这种背景下,台当局制定了多项武器装备采购计划,其中引起争议便是12架MH-60R与6架E-2D。正当台湾地区对此寄予厚望时,美国却泼了一盆冷水。在台当局防务主管部门副负责人赴美参加F-16 Block70战机出厂仪式期间,美方明确指出,上述装备不符合其“不对称战力建设”要求,因此,将“不予协助”取得这些装备。这一拒绝宣告了台湾地区购买E-2D计划的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