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股暴涨:与公募改革方案无关

昨日,在金融板块集体爆发之下,沪指重新站上 3400 点。

究竟谁在大举买入金融板块?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其中,传播最广的是 " 公募为了业绩基准集中调仓引发金融板块暴涨 "。

此外,也有消息称 " 公募基金因沪深 300 的业绩基准,不断买入金融,最终触发量化的动量因子 ";甚至还出现《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办法》修订放宽权益类资产风险因子,引发新一轮配置潮的说法。

对此,我们与多位业内人士沟通后,得到了如下判断。

01 公募背锅?

之所以外界普遍将昨日金融板块的集体爆发归咎于公募为了业绩基准集中调仓,其逻辑在于《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下称《方案》)中指出,对三年以上产品业绩低于业绩比较基准超过 10 个百分点的基金经理,要求其绩效薪酬应当明显下降。

同时,现有主动权益基金大多数以沪深 300 指数作为业绩比较基准。

在一份题为《A 股银行指数上涨与公募新规的关联性分析:低配困境下的估值修复逻辑》的研报中,分析师指出,按照 2025 年一季度最新的数据,公募在银行板块的配置比例大约 3.49%,相较于沪深 300 指数权重低配 9.99 个百分点。

据此,外界猜测,不排除有公募基金经理基于跑不赢业绩比较基准的担忧而跟风买入金融板块。

而根据我们近期调研了解到的情况,业内普遍认为强调基准这件事情更多的是一种防范风险防守的作用,但很多基金经理他本身是奔着更高的收益去做,所以如果过于去强调基准,最后让大家不断的贴近基准做主动产品,就让主动的产品失去了本身的投资的意义。

很多人对于这个这件事情还是持比较中性的一个看法,所以监管层面上也是做了一定的放松。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之前大家觉得可能未来都是要朝基准去靠拢,但是现在如果放宽到三年的期限的话,还是有不少人对自己跑赢基准有比较强的信心,所以往未来看,大家不会特别着急去靠近基准,但是市场会预期公募逐渐贴近基准,所以短期去炒金融。

此外,《方案》是上周发布的,时隔一周后金融板块才集体爆发。很显然," 公募为了业绩基准集中调仓引发金融板块暴涨 " 的说法过于牵强。

02 又是量化?

既然并非公募集中调仓引发金融板块暴涨,那么关于 " 公募基金因沪深 300 的业绩基准,不断买入金融,最终触发量化的动量因子 " 的说法也就不成立了,但这并不意味着量化并未参与这次行情。

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昨天金融板块的暴涨是在一则 " 外资放开金融准入盘后发 " 的消息在坊间流传后开始的,这很像量化的交易手法。

" 在量化的众多因子中,有一种叫另类因子,而舆情监测就属于此类,它通过盘中监测网络信息,如新闻、雪球、金融大 V 公众号、社交媒体热度等,判断市场对某些板块或股票的热度;同时,根据动量因子判断股票所处位置,进而形成交易指令。" 上述业内人士进一步解释道。

基哥从另一位市场人士的口中也获得了相似的说法。

该市场人士表示,保险、券商板块的成交量显著高于银行板块,主要原因在于银行板块前期的涨幅明显强于保险、券商板块,这一现象与量化投资中常用的动量因子高度契合。

此外,有券商人士指出,根据市场观察,量化策略确实存在偏好泛金融板块的倾向。

03 也与险资无关

除了公募、量化之外,险资也被视为昨日金融板块暴涨的幕后推手之一。

根据《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办法》(下称《办法》)修订放宽权益类资产风险因子,有市场人士推测《办法》引发新一轮配置潮,特别是金融板块中的银行股,因被视作高股息的典范,所以险资加大金融板块的配置力度理所当然。

对此,基哥从某险资人士处了解到,该机构确实一直在不断买入以银行为代表的高股息资产,但节奏上始终保持平稳配置,与昨日金融板块暴涨无关。

类似的说法,也从其他险资得到了证实,各家险资均未进行大比例调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