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摄影展:光影瞬间里的魅力闵行
闵行,这片由黄浦江蜿蜒环抱的灵秀沃土,既是科创浪潮汹涌澎湃的前沿阵地,也是市井烟火袅袅与摩登天际线交相辉映的栖居之所,当摄影家们将镜头聚焦于此,会留下哪些魅力瞬间?
5月28日,上海市闵行区第十三届“百花齐放新时代”系列文化活动暨“追梦——魅力闵行”摄影艺术作品展在上海海派艺术馆对外展出。摄影艺术作品展通过“历史回眸、时代印记”、“城市脉动、发展之光”、“宜居生活、幸福图景”这三个篇章,呈现了580张照片,11个视频。

张熠楠《亚洲最大立交》

刘沁萱 《路口剪影瞬间》
据上海市闵行区摄影家协会主席张帆介绍,此次展览以 “历史回眸、时代印记” 为序章,让观众得以窥见老工业基地往昔机器的震耳轰鸣,见证航空航天领域今朝的矫健飞跃;步入“城市脉动、发展之光”,闵行区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如同城市发展的强劲脉络,大零号湾与虹桥商务区拔地而起的璀璨霓虹,奏响新城科技与规划的现代交响;而“宜居生活、幸福图景”则温柔地将目光投向社区广场的欢声笑语、外卖骑手的匆匆忙碌、市井书店的静谧时光与郊野晨曦的柔和光影,于平凡日常之中彰显城市治理的人文温度。

胡颖楠 《芭蕾律动》
“在当下这个 AI 能够重构视觉语法、轻松生成逼真图像的时代,我们期望借由本次展览传递这样一种理念:摄影家们深入街头巷尾、工厂社区所捕捉的真实瞬间,那浸染着土地温度的质朴凝视,那些带着烟火气与生命力的历史切片,有着直击心灵、不可复制的独特力量,是任何算法难以企及的珍贵存在。”张帆说。

展出现场
一些摄影家对于闵行的记忆如数家珍,胡军华是上海摄影家协会会员、闵行区影像艺术家协会会员,他的作品 《金色大零号湾》记录了的江川大零号湾晨曦时分,他此前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是江川街道的工作人员,因为热爱摄影,热爱江川,所以经常拍摄记录江川的时代变迁。”

胡军华 《金色大零号湾》
闵行的历史,是一部镌刻着工业荣光与文化传承的史诗。展览首篇章聚焦老闵行的工业遗产与历史文脉,摄影家们以黑白影像与复古色调,重现了这片土地上的“四大金刚”——上海电机厂、上海汽轮机厂、上海锅炉厂和上海重型机器厂。1958年的闵行一号路建设场景、20世纪90年代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创业画面,以及江川路香樟成荫的“1号路”街景,均在镜头下被定格为永恒的记忆。这些作品不仅是对新中国工业发展史的致敬,更展现了闵行作为上海工业卫星城的辉煌过往。
值得一提的是,摄影师们还深入挖掘了闵行的文化根脉。如颛桥历史文化长廊的“千年十景”系列作品,七宝老街的古韵光影,一位摄影师说,“我喜欢在七宝老街拍摄各样的人,喜欢留下光影瞬间里各种旅行者的放松瞬间,照片留下永不褪色的回忆。”
马桥文化遗址的几何纹饰、土布纺织的非遗技艺,均成为摄影创作的灵感来源。

胡朝敏 《工业遗址下的光影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特别设置 “镜后之眼” 导览体系,每日特邀一位摄影家、文史学者或科创先锋轮值导览。每一位专家都将从自身丰富的经验与独特视角出发,对现场作品进行深入解读与技法教学,带领观众挖掘作品背后更深层的故事与情感。

戴琪 《浦江第一湾》

杨冰川 《繁忙的立交》
上海市闵行区文联主席陈志强说,“今年是闵行区文联‘百花齐放新时代’这项品牌活动走过的第十三载。活动创办以来,我们一直高度重视并发挥区域内各文艺家协会和文艺团体的强大力量,用彰显闵行文化特色的多样化文艺形式,这次摄影展。”

滕宾 《承包了上海小囡的童年回忆》
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主席王杰认为此次摄影艺术作品展见证了闵行区不同时代和阶段的发展与变化。他鼓励更多闵行区的摄影人拿起相机,扎根基层、深入生活,创作出让人们“记得住、留得下、传得远”,无愧于这个时代的精品力作。他同时还提到上海市摄协正在筹备的“第十五届上海市摄影艺术展览”,希望闵行区摄影家们踊跃投稿,展示闵行区摄影人的创作风采。
“追梦——魅力闵行”摄影展可以说是一部用光影书写的城市发展志。它让观者看到,闵行的魅力既在鳞次栉比的高楼与四通八达的枢纽中,也在老街巷弄的烟火气与千年文化的沉淀里。

金汇高中 教师组 林晨露 《赛场对决》

骆赟 《啤酒节上的人潮》

骆赟 《七宝老街》

社区图书馆 《幸福阅读圈宋伟》
据悉,闵行区今年系列文化活动共安排了12场文艺演出、11场艺术展览、10场讲座和研讨,共计33项活动。今年的系列文化活动延续了去年的主题“打造人文之城 建设幸福闵行”,邀请到了叶辛、何占豪、陈燮君、曾成钢等各领域的专家,分别进行讲座研讨。除了展览演出,还有新书分享会、音乐党课等多种形式丰富的文化活动。“追梦——魅力闵行”摄影艺术作品展的展期至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