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这“Young”说 |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像胡杨扎根、像石油燃烧!

还记得去年那名被青岛大叔叫“青年”的博士研究生吗?

去年9月份,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博士研究生虎祥在灵山岛游玩,一旁的大巴车司机大叔亲切地问他:“青年,要不要我把你捎到码头啊?”

在山东一些地方的方言中,“青年”一般是指青春期到未婚之间的年轻男子,或面貌看起来较为年轻的男子。然而,大叔的“青年”二字,却在虎祥心里激起了不一样的涟漪,甚至让他一度热泪盈眶。“28岁了,这是第一次有人面对面用‘青年’称呼我,‘青年’两个字,仿佛带有某种期待,以及与生俱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虎祥激动地说。

2013年,17岁的虎祥来到青岛上大学,在山东读书生活11年。去年博士毕业后,他追随前辈们的足迹,坚定地前往了祖国广袤的西部,先去了甘肃兰州,又去了新疆克拉玛依独山子。

他看到大西北的冰雪中长出的嫩芽,看到富得流油、美得冒泡的黑油山,看到一望无际的风电和光伏板,以及一代又一代在边疆奋斗的青年,深深感受到祖国疆域辽阔,也感到这代年轻人,奋斗的舞台足够广阔!

虎祥说:“无论是在祖国的东部还是西部,在山东的黄海边还是新疆的天山下,青年这个词注定了朝气蓬勃。越是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越是需要我们青年去奋斗。”

敬青年,敬青春!我们也相信,虎祥和他的小伙伴们,定能在祖国的大西北,种出不一样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