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工行“金条掺假”事件:银行金条从何而来,熔金为何会发黑?

银行买的金条掺假?网友一则爆料,将工行推至台前。

5月9日晚间,工商银行上海市嘉定支行就该事件发布声明称,一位客户在该支行辖属南翔支行购买了两款金条。5月7日,网传在上述金条剪开加工过程中发现疑似杂质,经核实,情况不属实。

据贝壳财经记者了解,此次涉及的工行如意金条产品目前仍在销售。在工行App贵金属页面,如意金条排在“近期主打”页面的首位。截至5月10日,这一金条产品售价为4010.60元-160024.00元。

根据年报显示,2024年中国工商银行(集团)贵金属资产2082.42亿元,较2023年的1394.25亿元呈现出大幅增长。该行贵金属手佣净收入同比增长33% 。

一问:银行销售的黄金产品从何而来?

业内:工行委托黄金公司采购银行质检以抽查为主

工商银行在声明中称,经与客户协商一致,两款金条送至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国家金银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上海)进行质量检测,送检、领取检测报告环节,均由上海市嘉定公证处办理证据保全公证。

经检测,两款金条检测报告均记载“检测结论:金含量为99.99%”,无质量问题。经上述质检机构以专业方式清洗疑似杂质已脱落,应为金条售出后的外部附着物。以上结论均获客户认可。

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各家银行、不同黄金产品来源渠道各有不同。

“一般来讲,国有银行销售的黄金实物产品,是从正规的渠道采集货源。”上海金融学院钱币博物馆创始人黄瑞勇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如中国金币总公司等,熊猫币等纪念币则由中国金币总公司制作,银行直接从该公司进货成品。而银行的品牌金条等主要与具有官方认证的企业进行合作并进行定制。

据了解,涉事金条上有“招金”字样,其生产厂家为招金集团,即招金集团与工行合作生产“如意金”系列金条。资料显示,招金集团成立于1974年,位于山东省招远市,是一家以矿业链、深加工产业链为核心,金融产业、环保产业、教育产业协同发展的大型综合性集团公司,公司旗下的招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06年12月8日在香港主板市场上市。

“工行相当于自费委托黄金公司采购生产。”一位银行贵金属部门主管告诉贝壳财经记者,与工行不同,他所在的银行则是直接向黄金公司要成品。这两种模式都会对金条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且设有多个质检环节。

不过,上述银行人士透露,质检以抽查为主,因此也可能存在一定风险。银行的黄金出现问题存在几种可能性,如在金条检测环节,虽然都有检验证明,但基本是按批次抽检,银行每年的抽检也都是在仓库随机挑选部分金条去三方机构检验;同时,在物流环节上不排除可能掉包的情况。此外,有些金条存在回购以后二次销售的情况,不排除掉包的问题。

二问:黄金为何会发黑?

实物黄金可能沾染附着物消费者熔金也要选正规门店

此次事件中,当事人购买银行投资金条后,到一家金店打造首饰。金条在金店被剪开、过火,也正是在此过程中,黄金出现变黑现象,因此当事人质疑黄金掺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