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会宁检察:以“五化”促“五融” 打造“155”党建品牌

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志锋 通讯员 马启栋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这片浸润着革命热血的红色圣土,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荣光与不朽的会师精神。会宁县人民检察院立足“革命老区 检察先锋”双重使命,以“传承会师精神、赋能检察履职”为核心,创新提出“155”党建品牌,即以会师精神与检察工作融合为统领,“五化”机制驱动,“五融”成效赋能,通过目标化、制度化、标准化、项目化、信息化手段,推动党建工作从“有形覆盖”向“有效引领”的实质转变,为新时代检察高质效履职注入强劲动能。

目标化引领,促进理念融合

会宁县人民检察院坚持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推进机关党建的首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政治责任,确立“围绕检察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检察”的工作思路,引导检察人员将红色基因融入检察工作的全过程。

抓实理论讲堂。以党组理论学习会、党支部学习会和微党课、微宣讲等形式开展“党的创新理论我来讲”“检察工作我来谈”活动,要求研讨交流不念稿、开门见山谈问题、直奔主题谈不足、结合实践讲经验,通过人人上讲台传学讲学,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政治定力,把“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司法理念融入检察办案全过程。

做好实践教学。依托会宁红色资源禀赋,开展“重走长征路”“祭扫烈士陵园”等主题党日活动,主动参战、合力加强红色文物保护,用会师精神激发前进动力,合力破解难题。

悉心培树榜样。注重在办案一线树典型、立标杆,依托涌现出的全省检察机关先进个人等模范,以“点”带“面”,开展年轻干警“跟班学习找差距”等活动,推动形成争先进、比先进的干事创业氛围。

制度化保障,促进机制融合

会宁县人民检察院牢固树立政治优先的鲜明导向,建立健全党建工作制度,确保党建工作规范化、常态化。

落实政治优先评价。将政治要求贯穿于检察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制定《会宁县人民检察院政治优先评价实施办法》,从检察业务争先创优发展、领导班子和检察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责任落实等四个方面出台具体评价细则,做实“一切工作首先从政治上看”的鲜明立场。

开展党员评星定级。重点从政治站位、服务大局、政治纪律三个角度制定党员评星定级规则,结合党员履行岗位职责情况进行量化、设定“星”值,以“积分项”立干,用“加分项”赋能,借“减分项”纠偏。同时,把平时考核和年终考评相结合,综合得“红星”多少的具体情况与绩效发放、评优选先、职级晋升直接挂钩,推动党员争先进位。

强化廉洁从检教育。监督全体检察人员落实“三个规定”、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和全市检察机关“一倡导五不得”相关要求,要求全体检察人员做到“三管三不”,即管住手不越线、管住嘴不逾矩、管住心不妄为,自觉以身作则树好标杆,扣好“第一粒扣子”,传承好清廉作风,自觉防止不廉洁行为发生。

标准化建设,促进组织融合

会宁县人民检察院在倾力打造标准化智慧党建室,提升党建智慧含量的基础上,将组织创新与工作创优相结合,用好党支部协作联建机制,通过党员之间互帮、党组织之间联建、检校之间结对共建,一体融合提升自身能力、增强履职合力、凝聚专家智力。

党员联动提能力。把发挥党员先锋作用融入检察专业化建设,实行资深党员与年轻党员“一对一”结对帮带,“手把手”传授办案经验,助推年轻干警快速成长为业务能手、专家型人才。2年来,1人进入全国检察机关人才库,5名干警获评全省检察机关先进个人和全省、全市检察业务竞赛标兵能手,10起案例入选全国、全省典型案例或被国家级、省级媒体宣传报道。

部门联动增合力。在规范化建设3个党小组的基础上,以专项活动、专项工作、重大案件办理为契机,成立跨部门临时党小组,发挥“党建 ”的协同优势,凝聚“1 1>2”的干事活力。如协调成立由检察长任组长的“6.15”办案临时党小组,组建了“2 2 4”的专业化办案组,成功办理了涉案人数达111人、涉案金额达6900万元的重大寻衅滋事犯罪集团案,该案被省检察院荣记“集体二等功”。

检校联动聚智力。以党建联建为契机,推动形成高校智力资源与检察实践创新优势互补的“双赢共赢”格局。积极聚“智”,与甘肃政法大学法学院建立“检校共建示范点”,与法学专家在案件指导、专题培训、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等方面加强合作,努力把法学理论向检察实践转化。先后邀请法学专家参与重大疑难案件证据把控、法律适用问题研究等3件;参与指导创新实践课题研究3项,均在国家级或省级杂志期刊发表。

项目化推进,促进工作融合

会宁县人民检察院紧盯全市检察机关党建品牌矩阵打造,坚持实行“党建 检察”项目化管理,明确“施工图”“时间表”,全方位提升履职质效、服务实效。

检察履职项目化。坚持党建与检察业务双向融合,紧紧围绕白银市人民检察院“五有三强”工作理念,通过细化“五有”管理体系和强化“三强”创优效能,推动“四大检察”“十大业务”发展扩量增效、赋能加力。各部门每年初制定《年度工作任务清单》,从目标定位、具体抓手、责任底线、创新实践、严守底线、靠实责任等五个方面项目化推进检察业务,并深化运用“五步工作法”,做到各项业务有部署、有跟进、有督查、有成效。

服务群众项目化。围绕中心工作,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坚持“谁办案谁牵头谁负责”,推行“检民连心五必访”的项目化服务机制,即涉案困难群众必访、涉法信访必访、社区矫正必访、涉案家庭必访、留守儿童必访,同时加强与县妇联、教育局、民政局等单位的协同配合,长效解决实际困难,确保涉及群众利益的每一个事项都规范办理、实质化解。

信息化支撑,促进载体融合

会宁县人民检察院强化数字思维,运用信息化手段,搭建智慧化党建平台,打造数字监督模型,全方位助推党建工作智慧化、赋能检察监督。

坚持数“绘”党建。在已建成标准化党建室的基础上,进一步谋划搭建数字化党建平台,通过数智化学习新模式,方便党员随时随地学习、参与活动。同时,将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成效添加至数字化党建平台,并制作生成样式新颖、载体丰富的展播视频,更好展示党建工作成效,以信息化提升党建工作效率和质量。

做强数字赋能。以党建为引领,坚持“数字赋能监督、监督促进治理”和“人人都是数据员”的要求,应用各类数字检察监督模型24个,生成线索并监督成案28件,实现业务条线应用全覆盖,自主研发的3个模型在省、市检察院模型平台中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创新研发思路,组建数字检察党员工作专班,计划再建成2个以上更具有会宁特色的监督模型,真正让数字检察成为驱动检察监督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和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