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红缨子高粱的“三级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酿一方好酒。

作为中国酱香白酒核心产区,仁怀的农业发展离不开高粱。为保障酱香白酒品质,仁怀精准选择红缨子高粱作为 " 一县一业 " 主导产业,现已发展为全国单一行业面积最大的有机生产基地、全国十大有机生产示范基地之一。仁怀作为酒用高粱主要种植区,今年全市种植高粱 36 万亩(其中订单高粱 26 万亩),预计总产量达 8 万吨,覆盖农户 5 万余户,一颗颗高粱成了当地农民的 " 摇钱树 "。

仁怀市龙井镇是赤水河流入仁怀的第一站,属工业禁止发展区,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生态保护型乡镇,而红缨子高粱就是当地的主导产业。眼下,龙井镇 1.4 万亩的红缨子高粱已全部栽种完成,田间地头,一株株刚冒头的高粱新苗长势喜人。

在农技人员的悉心讲解和指导下,近段时间以来,村民们一直在抢抓高粱移栽关键期。龙井镇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引导群众大力发展高粱种植,并实现高粱产业种植订单化、生产规模化、产品标准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 今年我们计划种植高粱 14000 亩,其中有 10394 亩的是订单高粱,预计今年的产量在 2000 吨以上。" 仁怀市龙井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赵旭说道。

2024 年龙井镇 1.4 万亩高粱带动 1966 户农户增收 2794.3 万元。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在距离高粱地不远的龙井镇大鹿村,红缨子高粱除了是各个酒企的专属订单,该村还发挥高粱产业优势,走出了一条绿色食品加工的新路子。" 从目前我们发展的‘赤红相思’糯高粱汤圆这个产业来看,估计今年我们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将突破百万元。" 仁怀市龙井镇大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勋自豪地向记者介绍道。

大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勋口中所提到的 " 赤红相思 " 糯高粱汤圆,是村里今年打造的全新品牌项目。2024 年 9 月,仁怀市龙井镇和仁怀市青年商会共同发起 " 西部龙井 · 青商助基层 " 行动,选派 7 名优秀青年企业家赴龙井镇六村一社区担任 " 村(社区)主任助理 ",30 岁的王碧便来到了大鹿村。

初到大鹿村,王碧发现村里年产高粱百万斤,但农户收益始终徘徊在产业链底端。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他打破传统思维,提出将每年订单收购外的高粱用于高粱汤圆加工,提升利润空间。

"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更多人知道红缨子糯高粱,增加产品附加值,让老百姓种高粱更有信心。" 红缨子高粱支链淀粉含量超 90%,单宁结构特殊,一度被大家视为是酱酒风味的密码。

如今这道 " 密码 " 正在解锁更多可能,随着高粱汤圆等衍生品的相继面世,仁怀 " 一粒粮、多条链 " 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 目前我们已经和几个酒企、超市,签订了上千万的销售订单和合作订单,第一批货上市的汤圆也已经全部售空。" 仁怀市龙井镇大鹿村村主任助理王碧说。

" 酱香型白酒的原料就是高粱、小麦和水,那说到高粱,就必须要用咱们本地的这个红樱子高粱。" 在仁怀市的一家四星级酒庄里,来自兰州的游客正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着酒庄的特色酒文化馆,在一物一语中体会酱酒文化。

" 现在大家所品尝到的这个汤圆,其实就跟我们的酱酒是同一个原料,用的是本地的红樱子糯高粱,请大家品尝。" 该酒庄利用 " 酒 + 文化 "、" 酒 + 旅游 " 的结合方式,每年都吸引着上万名游客,一边品酱酒一边品尝红缨子高粱汤圆,这样的结合也不断刷新着游客的酒旅新体验。" 在这里我们不光能品到红缨子糯高粱酿的酱酒,还能尝到红缨子糯高粱做的汤圆,这样的体验很不错。" 来自兰州的游客赵永良高兴地说道。

从一粒高粱,到一颗糯汤圆,再到一杯醇香酱酒,这颗承载着千年酿酒智慧的红缨子糯高粱,正沿着 " 科技种植—精深加工—酒旅融合 " 的黄金赛道裂变生长。从田间到舌尖,从工厂到云端,红缨子糯高粱书写的不只是产业传奇,更是在绿水青山间推动共同富裕的仁怀实践。

打开专题酱香仁怀

来源 遵义发布

编辑 段筠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