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北京「不争气」的年轻人,都聚集到了石景山?

不显眼的城区

北京很大,大到每块城区都能拥有自己独特的 " 气质 " 和生活氛围。 

绕着四环看,位于东四环的朝阳区大望路,与附近的国贸 CBD、亮马河、三里屯共同形成一道闪闪发光的金线,这里的夜晚让人兴奋又迷茫——有钱人在 SKP 的爱马仕门口排着队,而从超甲级写字楼出来的精致打工人则钻进快餐店,算计着自己的日常支出。

南边的丰台顶着 " 最土四环 " 的帽子,这里出名的地标应该是可以批发车厘子和榴莲的新发地,丰台少了些北京的秩序感,有不少正在施工的工地,夜幕降临时,夜市摊主们支起塑料棚、亮起灯泡,卖着经济实惠的小吃和日用百货。让丰台经常被看作北京的城乡结合部。

北四环,偏海淀方向,被称作宇宙中心的 " 五道口 " 弥漫着浓厚的学术氛围。与你擦肩而过的年轻人可能是某个省市的高考状元," 枣糕王 " 的排队人群里,可能有科学院的研究员,或刚从清华上完课的老师。在五道口的饭店,如果不聊点科研项目或鸡娃心得,基本属于 " 区外人 "。

同样是四环,没什么存在感的就是西边的石景山了。甚至很多人不知道这是城六区之一,以为它是与门头沟、房山等并列的近郊区,远在六环之外。但实际上,人家在长安街沿线,半小时到天安门。

这样的误解也并非没有缘由——相较于其他城区,这里有着与北京这座城市并不相称的慢节奏。

工作日晚上八点,当朝阳、海淀人还在加班的时候,石景山人民已经在首钢园区遛完了弯儿;

这里的大马路也极少拥堵,当然,除了早晚高峰和 " 胖永辉 " 开业后的一段时间。

夜晚首钢大跳台(作者拍摄)

但除了超市比较拥挤,石景山其他时候看起来比较 " 空旷 "。这里 2024 年的常住人口只有 56.1 万人①,只占全北京市常住人口的 2.5%,却拥有全市第一的城市公园绿地 500 米服务半径覆盖率,高达 99.32% ②,以及城六区最高的森林覆盖率,号称 " 一半山水一半城 "。

经济发展也慢一拍,2024 年石景山总 GDP 是 1300 亿元,在城六区里处于末位,甚至昌平、顺义等郊区的 GDP 都超过了石景山,海淀、朝阳的 GDP 分别是其 9.9 倍和 7.1 倍。

直到 2010 年,首钢才彻底迁出石景山,这个过去以重工业产业为主的地方,还在逐步寻找自身的发展节奏。

" 这里是北京,又不是北京 "

在不了解石景山的 " 外人 " 眼里,这里有很多个标签:首钢大跳台、1 号线的尽头、远、相对便宜的房租和物价、全北京排倒数的学区……以及最不起眼的城六区。

橙子、小张都是定居在石景山的北漂,住到石景山之前,她们对石景山的印象也大概如此,不会特意来一次,但每去一次,都有种莫名的松弛感。

地铁 1 号线坐到最西头,终点站是苹果园,改造了好几年,这期间古城就成了临时的终点站。20 世纪五六十年代,首钢在古城村附近建宿舍区,后来这附近就建起了古城地铁站。

如今的首钢宿舍区 (图片来源:小红书 @橙子解忧杂货铺)

橙子就住在古城地铁站附近的老破小,在国贸上班,始发站上车,1 号线直达,对橙子来说,每天早高峰都有座位,是生活在北京比较幸运的事了。

与东边的城区不一样,出了古城站,没有满眼的高楼大厦和人挤人,如果下班早,一抬眼就能望见西山的群落和盘旋在空中的鸽群。人们的步履不再匆匆,反而更添了一分慵懒。

橙子说," 国贸就是一线城市的样子,夜晚更加灯红酒绿,但进入地铁站之后,周围大部分都还是普通人,从国贸流向北京的各个角落。地铁上,越往西,越能感觉到大家逐渐泄了口气,放松下来。"

" 在北京,住进石景山,基本就不想搬走了。" 橙子说,出了地铁站回家的路上全都是各种小吃店,同样一份煎饼,价格基本是国贸的一半。家门口的盒马奥莱,大部分面包也才几块钱,物价和二三线城市基本持平。

这种生活感氛围,不仅让生活在石景山的人相对更放松,也让来到这里打卡的人感到惬意。石景山的首钢大桥是自行车骑友的知名 " 刷街 " 聚集点,沿长安街而来,不需要特意记路线,非机动车道也非常宽敞,一路笔直向西,距离越远,越可以体验 " 速度与激情 ",大约 20 公里,就是首钢大桥了,如果正好赶上日落时间,这里就是北京的最佳打卡机位之一。

图片来源:小红书 @橙子解忧杂货铺

小红书博主 @老廉和小张号称石景山野生代言人,自 2021 年搬到石景山后,小张对这个地方越来越喜欢。" 总觉得这里是北京,又不是北京。"

她在这里生活的松弛而饱满,随便洗把脸套个卫衣就能出门吃脏摊儿,不像她之前在朝阳,潮男靓女比比皆是,就算打工人也得是 " 精致 " 的,自己不撸个妆都不好意思出门。在石景山,人和人之间,没有那种互相比着的劲,出门没那么多人看你,只需要关注好自己就够了。

住进石景山,一辆小电驴就能承载起她的整个生活轨迹——上下班、晚上吃完饭去首钢园、遛弯,去山姆超市购物都靠它。最重要的是,这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感完全不像在北京。

石景山很少有要被精心修饰的氛围感,更多地方散发着的是一股自在的 " 县城感 "。

比如这里的商场,有种既野生又硬核的气质。" 胖永辉 " 超市所在的喜隆多商场,能免费看鲨鱼;而京西大悦城,因为担心客人找不到入口,商场物业在地铁站附近立了各种手写指示牌,在夜晚看起来尤其诡异。

图片来源:网络(小红书评论区)

饭店也是,在别的区域被追捧的连锁品牌,进了石景山到未必火热,这里人更认的是开了小 20 年的干锅鸭头,吃炸糕要去法海寺,吃蛋糕会去幸福蛋糕坊,按照小张的说法,那些热衷于追风的‘排队王’来到石景山总会‘水土不服’,因为 " 每个石景山人民都练就了一身在丑丑的牌匾中发现惊艳美食的本领。"

法海寺炸糕,图片来源:小红书 @老廉和小张

而这些老店的价格也普遍和二三线小城市差不多,只不过这边老店的服务员都是石景山本地人," 态度可能会不好,主打 ' 自己服务自己 '" 但却透着实在,小张觉得,就连山姆会员店给的试吃量给得都比其他地方多。

熟人氛围中的洋气

当然,石景山也有极为洋气和先人一步的地方。

2003 年,北京第一家山姆就开在了石景山。但据老一辈的首钢员工回忆,那时候石景山附近有小白羊连锁超市、有物美,大家都不太 " 认 " 山姆。而且首钢的福利也很好,自制的 " 纯牛奶冰棍 "、香肠,都是外面人买不到的。所以在当时,首钢员工根本没有把这家外国超市 " 放在眼里 "。

所以,也有人猜测山姆的试吃量多或许是因为它的主要消费群体多数由首钢员工及周边社区居民构成,在与福利足够好的首钢争夺消费者,自然要多付出些成本。

去年,石景山的喜隆多永辉超市,成为了北京第一家被胖东来 " 嫁接 " 的超市,在经过胖东来调试后,这里迅速成为京西消费热点,据报道,在恢复开业后,短短 5 天时间超市销售额达 770 万元,进店客流量达 20 万人次,大客流还带火了永辉超市所在的喜隆多,商场客流量翻倍,销售额激增近 50%。

那几天的石景山实在太热闹了,四方车辆把通往 " 胖永辉 " 的那条路都堵成了一串红,而里面的人更是多到让小张觉得喘不上来气,但即便如此,她的语气里也还是透着一股骄傲,因为首个 " 胖永辉 " 选择了石景山。

排队进入 " 胖永辉 " 的车流(后浪研究所拍摄)

5 个月过去了,石景山人民对作为胖永辉首选地的骄傲已经消失殆尽了,这里的人流也更多集中在了周末,但对拥堵的烦恼还是不可比慢的多了起来,小张甚至已经开始绕路了。

喧哗与热闹多是短暂的一时,小张依然享受这里的生活。之前在海淀生活的时候,小张只觉得自己是在北京打工,漂泊感很重,但是搬来石景山后,这里非常像家里的小县城,使她感到更加亲切与安宁。

小张平时会和邻居 " 以物换物 "。邻居会把吃的放她家门口,她从老家回来,也会把特产往对方门口一扔,彼此基本不打声招呼。

这种熟人氛围,在吴波开的咖啡馆里也体现的淋漓尽致。在星巴克还没有开到三环外的时候,吴波在石景山开了第一家咖啡店,取名为 " 笑看百合之老山咖啡馆 ",这名字,在这个互联网时代看着都有点穿越。

老山咖啡馆快 12 年了。每天中午十一点会准时出炉现烤饼干。除此之外,吴波还研制了一款 " 中式意大利面 ",因为认为西式意大利面客人应该吃不饱,老山咖啡馆在面上加了一根大香肠。 

吴波说:" 这十几年,他见证了不下十对夫妻,在店里相亲、到求婚、再到领着孩子进店,要一份意大利面。"

老山咖啡馆

佛系青年的聚拢

这份友好与松弛也吸引了越来越多想在北京安定下来的北漂们,当然,也是因为这里有着能满足他们需求的选择。

比如买房,北漂们倾尽所有能在北京买下的低总价房子就多出自石景山。

2024 年 5 月,河北姑娘橙子在距离古城地铁站 500 米的地方购入了一套不到 30 平米的一居室,始建于 1958 年——是真正意义上的老破小。橙子以总价 105 万、首付 35 万的价格拿下,每月还贷 3400 元。

橙子的家

2021 年,因为不想离父母太远,30 岁的她放弃了南方稳定的体制内工作,裸辞来京。买这套房对她而言算是跟裸辞一样的脱轨行为——在别人不敢买房的时候买了不被市场看好的老破小。

虽然房龄老,但离地铁近、又在城六区、周边环境也比较舒适,橙子对这套一居室动了心,看房后,因为房东急售,总价降了 20 万,橙子非常爽快了交了首付。

橙子之前一直住在海淀,机缘巧合地与室友搬到了石景山,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她说了," 看哪里都是开阔的,不再是满眼极繁。"她说,在偌大的城市,这是完成自洽的过程。橙子把自己买房的经历发到了网上,没想到还帮助不少像她这样的单身独居女性突破了信息差,也选择到石景山买房。

很多住进石景山的北漂,再也不想搬回朝阳、海淀了;以及越来越多的佛系青年,开始不约而同地向石景山聚拢。在他们看来,这里的环境和人,都有种不管不顾的松弛," 有一种人在北京但生活在老家的感觉,有点像北京尚未广为人知的‘养老福地’。"

社交媒体上,几乎所有夸石景山的帖子下面,都会有人回复," 别宣传石景山啊,别让他们知道这些好地方。"

数据来源:

①:石景山人民政府

②:首都园林绿化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后浪研究所 ",作者:宋虹姗、巴芮,36 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