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长安区和航天基地“区政合一”,专家解读:让开发区不再单打独斗,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5月20日,西安市长安区官网发布消息,5月19日,长安区委书记吕强、区长张军走访慰问航天基地(全称为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管委会机关,首次对外界宣布长安区和航天基地实行“区政合一”、一体化的消息。这是西安市在继阎良区和航空基地(全称为陕西航空经济开发区)“区政合一”、国际港务区与浐灞生态区整合后,在行政区和开发区之间的探索管理体制改革的又一重要动作。

西安市长安区和航天基地管委会“区政合一”消息正式官宣,意味着两地一体化运行机制拉开帷幕。多位航天基地管委会的工作人员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对于此次“区政合一”,此前并没有收到相关通知,内部还没有发布具体的改革方案。但据公开信息,西安市在开发区去行政化的工作上,其实早就展开,并在稳步推进。

▲长安区官方网站截图

航天基地“一把手”由长安区委书记兼任

在前述官方发布的消息中,长安区委书记吕强已经兼任航天基地党工委书记,长安区区长张军同步兼任航天基地党工委副书记。

西安市在开发区去行政化的改革上,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展。如2021年6月,西安市阎良区、航空基地在全省、全市率先探索实施“区政合一”管理体制改革,目的是以去行政化为导向,逐步精简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让开发区发展回归本源、轻装上阵,从而以开发区率先高质量发展引领带动全市高质量发展。同年11月16日起,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共41个社区移交至未央区管理。

2023年3月27日,西安市雁塔区也宣布曲江新区现有24个社区及相应15类64项社会事务自3月25日起移交雁塔区管理。而就在2023年底,西安浐灞生态区党工委、管委会与西安国际港务区党工委、管委会整合,两个机构整合后简称西安浐灞国际港党工委、管委会,这次的整合改革也是西安为探索整合开发区管理机构,优化开发区行政资源配置的重要动作之一。

▲2023年10月26日,西安,为期4天的无人机大会在航天基地开幕 图据视觉中国

专家:“区政合一”意味着开发区将不再单打独斗

此次航天基地和长安区的“区政合一”,早在2023年3月就初露端倪,当年3月15日起,航天基地区域内社区(除206社区、六院社区)由航天基地移交至长安区管理。

红星新闻记者就此事采访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宝通,他表示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为了支持经济建设开发,各地都会有特殊政策,于是就设立了各种开发区。这类型的开发区突破原来的行政限制,在一定时期有助于推动当地经济建设,但是在长期发展以后,开发区和行政区划逐渐存在矛盾。

“开发区发展产业没有政府支持,没有社会管理的支持,它就很难。后来在各地发展中就将部分行政区和开发区‘合并’,例如2002年8月20日,苏州市委将苏州新区与虎丘区行政区划调整合并,后对外分别称‘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张宝通说,种种机构改革效果很不错,政府来支持开发区发展,这样也能把行政区划扩大和提升。

张宝通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西安在其他区域已经先行一步,例如阎良区和航空基地的“区政合一”,双方融合后航空基地获得阎良区的支持,发展余地更大,阎良区地位也升高了。“阎良区就不仅管农业,航空产业也成了他的标志。”

而长安区和航天基地“区政合一”之后和上述的道理是一致的,长安区和航天基地都全力支持航天产业发展,长安区的地位显著提升,以后的主要产业将增加有关航天的高新技术产业。“这是吸取上海、苏州、阎良区的成功经验。”张宝通表示,这种做法比一些地方的“托管模式”更好,双方不存在“不合一”的问题,直接一步到位,开发区不再单打独斗,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红星新闻记者 钟梦哲 罗梦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