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拍卖遇冷,日本国债大跌,石破茂:日本财政状况比希腊还差

当全球金融市场的焦点集中在美债走势之时,日本超长期国债的结构性风险正悄然地攀升。

截至发稿,日本长期债券收益率持续走高,40 年期收益率上升 6 个基点至 3.675%,触及 2007 年开始发行以来的最高水平。此前日本央行政策委员会委员野口旭表示,不宜干预超长期收益率。日本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 4.5 个基点,至 1.56%。日本 5 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 2.5 个基点,至 1.02%。

从市场来看,日本国债大跌一事的关注度似乎并不高。但从全球影响来看,日本国债市场波动可能导致日元套利资金平仓,影响全球流动性。若收益率继续上升,日本财政可持续性将面临更大挑战,可能引发日元进一步贬值和全球金融市场波动。

当地时间 5 月 20 日,日本 20 年期国债拍卖遭遇自 2012 年以来最差结果,投标倍数跌至 2.5 倍,尾差飙升至 1987 年以来最高水平。

据新华财经,业内人士表示,尾差一般被视为债券拍卖的 " 温度计 ",尾差越大意味着市场需求极为低迷。证券驻东京首席全球策略师大森翔树(Shoki Omori)认为,日债标售结果不佳,凸显了日本超长期国债市场供需持续失衡的局面,加剧了市场对于日本央行缩减购债规模后,买家持续缺位的担忧,容易引发后续 " 抛售螺旋 "。

日本央行长期充当日债市场 " 终极买家 " 的角色,被视为日本债券市场的稳定器。一直以来,日本央行大额购买日本财务省超发的、利率极低甚至是负利率的日本国债,导致国债二级市场流动性减少。而日本 " 财政赤字货币化 ",导致国债规模扩张缺乏约束,进一步加剧了日本债券市场结构的严重失衡。

数据显示,日本央行目前仍持有日本国债市场 52% 的份额,为日本国债的最大买家。

日本债券市场的供需失衡也令日本央行陷入两难局面,一方面若日本央行持续推进量化紧缩(QT),可能导致长端债券收益率继续上行,引发债市剧烈波动,使持债机构面临巨大账面损失,最终甚至可能迫使央行重启收益率曲线控制(YCC)或重新实施负利率。

另一方面,如果日本央行选择提前放弃紧缩政策,重新启动量化宽松(QE),虽然有助于缓解市场波动,但可能加剧通胀压力,导致日元大幅贬值、资本外流。

从日本央行后续的加息路径看,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尽管日本债券市场波动不太可能直接影响其加息路径,但债券收益率的大幅上升可能会削弱企业信心,引发市场对进一步加息的恐慌或抵触情绪,抑制消费和贷款需求。

而从业界的呼吁来看,最新调查显示,在日本经济面临关键转折点时,近三分之二的日本企业正急切呼吁日本央行暂停加息计划。这项由日经研究在 5 月 7 日至 16 日期间进行的调查,覆盖了 504 家日本企业,其中有 224 家匿名回应。结果显示,高达 65% 的企业明确表示希望日本央行暂缓加息,另有 10% 的企业甚至呼吁降息,仅 25% 的企业支持继续加息。这一强烈呼声背后,是日本经济第一季度意外萎缩的现实,以及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

此外,国内的政治因素也使得日本央行关于量化紧缩的决定变得复杂。

据央视新闻,日本财务省 5 月 9 日公布数据显示,截至 2024 财年末,由国债、借款和政府短期证券构成的国家债务总额达到 1323.7155 万亿日元,较 2023 财年末增加 26.554 万亿日元,连续九年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日本媒体报道称,这一增长反映出日本政府应对物价上涨等支出扩大,而税收无法完全覆盖的财政困境。

日本首相石破茂 19 日在国会表示,日本的财政状况 " 无疑非常糟糕,比希腊还差 "。他反对通过发行国债来为减税提供资金,暗示在政府借贷成本上升的情况下,必须谨慎对待进一步的财政支出。

编辑||| 金冥羽 杜波

校对 | 陈柯名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证券时报、新华财经、央视新闻、第一财经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