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国际生突遭“驱逐令”!港科大宣布无条件录取哈佛国际生
近日,白宫与哈佛大学之间的博弈升级。当地时间 5 月 22 日,美国国土安全部暂停了哈佛大学招收新的国际学生的资格,并要求已经入学的外国学生必须转学,否则将失去留在美国的合法身份。作为回应,哈佛大学于当地时间 5 月 23 日上午对特朗普政府提起诉讼。
美国驱逐国际留学生之际,5 月 23 日香港科技大学宣布,港科大宣布无条件录取哈佛国际生。欢迎他们加入港科大继续学业,延续学术追求。此举旨在应对全球学术环境的变化,并彰显港科大致力营造多元、世界级学习环境的承诺。

魔幻的一天
5 月 22 日这天,哈佛大学已经进入暑假。校园里不再有赶往教室的熙攘人群,一些学生在校园里拍毕业照,而工作人员们在为 29 号将举办的盛大毕业典礼搭起场地。
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克里斯蒂 · 诺姆(Kristi Noem)下令终止哈佛大学在 2025-2026 学年的学生和交流访问者项目认证(SEVP),相当于暂停了哈佛大学招收新的国际学生的资格。同时,国土安全部要求已经入学的外国学生必须转学,否则将失去留在美国的合法身份。
根据哈佛大学的官方统计数据,2024-2025 学年,共有在校国际学生 6800 名,占学生总数的 27%,而在所有国际学生中,中国学生人数最多,占到国际生总数的 15%-20%。
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诺姆声称,剥夺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权力,是因为哈佛 " 助长暴力和反犹主义 "。一个多月前,4 月 16 日,诺姆曾要求哈佛大学交出外国学生的所有 " 非法和暴力活动 " 记录,并定下 4 月 30 日的截止日期,称哈佛如果不遵照执行,就要撤销其招收国际生的资格。截止日当天,哈佛大学执行副校长梅雷迪思 · 威尼克(Meredith Weenick)发表了一封公开信,承诺学校只会向行政部门提供 " 法律要求 " 的信息,并敦促学生 " 尽可能专注于自己的学术追求 "。



哈佛校报的报道页面截图

不断升级的打压
这项针对国际学生的 " 逐客令 ",是特朗普政府与美国高校关系持续紧张之后的又一次升级。
早在 1 月,特朗普上任伊始便签署行政命令,要求国土安全部加大打击校园反犹主义的力度,并公开反对以多元、公平和包容(DEI)为名的校园政策。2 月,美国司法部设立 " 清除校园反犹太主义工作组 ";3 月起,联邦政府开始实质性施压,从哥伦比亚大学开刀,冻结该校 4 亿美元联邦资金,要求其限制校内抗议,配合政府立场。
哈佛大学是下一个重击的目标。自 3 月 31 日起,教育部、卫生与公共服务部、美国总务管理局相继启动对哈佛的赠款和合同审查。4 月 11 日,哈佛被指 " 未能遵守联邦资金附带的民权与知识产权条款 ",政府要求其压缩学生和教职工的参与校园事务的权力、改革招生与招聘制度、取消 DEI 项目、拒绝录取 " 被认为敌视美国价值观 " 的学生,并接受对中东研究相关中心的审计。4 月 14 日,哈佛校长艾伦 · 加伯(Alan Garber)拒绝接受上述要求。作为回应,联邦政府冻结了对该校总额 22 亿美元的拨款和 6000 万美元的合约资金。
5 月 2 日,特朗普宣布将取消哈佛大学的免税地位。截至 5 月中旬,累计冻结金额已达约 30 亿美元。哈佛方面已提起诉讼,要求恢复拨款。
5 月 22 日,一名北加州联邦法官就多起 SEVIS 被终止的案件作出裁定,认为政府若不遵循正当程序,不得随意终止国际学生身份。这项裁定可能会产生全国影响,但目前尚不清楚它是否适用于哈佛面临的国际生驱逐危机。
除身份问题外,预算紧缩也在悄然发生。一些曾经让人习以为常的学术交流也因形势的不确定而被迫中断。
为什么是哈佛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师、太和智库研究员陈征长期从事美国研究,她并没有为这次特朗普政府的行动感到意外。" 有两个原因,一是自从特朗普上台以后,他其实一直在打压高等教育,还扬言要取消教育部,因为他认为美国的教育部门在传递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或者叫觉醒文化(woke culture)。哈佛是自由主义的大本营,这首先是一场保守主义对新自由主义的文化战争。削减哈佛的经费,并非单纯出于经济考虑,而是为了清除自由主义大本营、民主党大本营的影响,这是他的一个核心的诉求。"
" 二是从特朗普本人的行事方式来看,他推崇强人政治,不能允许他的权威受到挑战。哈佛在美国高校中有龙头的地位,所以对于特朗普来说的话,他是希望能够杀一儆百,出手整治最不听话的学校。" 陈征说。
在陈征看来,特朗普政府与犹太的利益集团有深度的利益绑定,这让他必须站出来支持以色列,但这个看起来最公开的理由并不能完全解释特朗普的策略,更重要的是,特朗普支持者的立场是民粹和反精英的,对抗哈佛这样的传统精英机构,是对选民的讨好。




《风雨哈佛路》剧照

内容 | MBA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