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的星舰试飞又炸了,成功上天却功亏一篑

刚刚,马斯克 SpaceX 星舰第九飞结束。

结果不算十全十美,飞船没能顺利返航,最终失控坠毁。但「二手」助推器完成了起飞,星舰飞船也久违地上天成功,是今年目前为止走得最高最远的一次试飞。

二手火箭成功发射,星舰飞船顺利上天

对于 SpaceX 来说,今年是充满压力和挑战的一年:前两次试飞接连失败,另一手还要为冲击明年的火星之旅做准备。

因此这次星舰第九飞的不仅肩负重要任务,首次挑战重复使用超重型助推器;也要摆脱前两次的失败的阴霾,实现成功复飞。

星舰飞船系统分为两级:第一级是底部的「超重型助推器」(Super Heavy),第二级就是顶部的星舰航天器本体(Starship)。

而这次星舰第九飞,将使用今年年初第七次试飞时「筷子夹火箭」回收的超重型助推器。SpaceX 声称,星舰超重助推器的重复使用,能够让火箭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模式中发射。

第七飞和第八飞都属于「半场胜利」:超重型助推器都回收成功,但第二级飞船都在上升一段时间后失控坠毁,也就是说今年测试的全新星舰 2.0 飞船至今没能成功完成试飞任务。

因此第九飞能不能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也成为了这次试飞重要的一个看点。

团队对此压力也很大,在起飞倒数 40 秒时还暂停了计时,进行最后的检查。

第二次上阵的超重型助推器不负众望,圆满完成了整个助推起飞过程。

在 2 分 30 秒时助推器和飞船分离,翻转并启动返程燃烧。

这次超重型助推器将不会进行捕获回收,最终在将在墨西哥湾完成硬着陆。SpaceX 还对助推器进行了压力测试:着陆时只会重新点燃 13 台发动机,这是有意设计的故障,测试火箭在非理想情况下的表现,而助推器最终坠毁。

然后就到了最紧张的时候:星舰飞船继续上升,然后关闭发动机进行太空滑行,前两次飞船都倒在了这个坎上。

起飞进行到 8 分 48 秒时,星舰飞船达到高度,成功关闭发动机并开始滑行,全场发出了欢呼,两位主持人也长吁一口气:

飞船引擎关闭(ship engines cutoff),多么美妙的三个英文词。

第一个状况在 24 分钟时发生了:飞船的载荷舱门无法正常打开,因此不能按照原计划部署负载的 8 个星链卫星模拟器。

▲ 飞船的载荷舱内

这些模拟器在尺寸和重量上与下一代星链卫星相似,原本用于测试星舰飞船未来将功能性货物送入轨道的能力。

飞行任务执行到 33 分钟左右时,更多意外发生了。SpaceX 表示,星舰飞船失去了姿态控制,这意味着飞船返航时无法精确地调整方向返回大气层。

▲ 飞船此时已经开始失控

很快 SpaceX 正式宣布,已经完全失去了对星舰飞船的控制,飞船「有点旋转」,将不受控制进入大气层。

失控的原因,是飞船内部的一些燃料箱系统出现泄漏。

最终,在起飞左右,SpaceX 确认,已经和飞船彻底失联,预计飞船将在大气层中燃烧解体,碎片最终将坠入海洋,整个直播结束。

结局不算圆满,但对比起刚分离就成「烟花」的前两次起飞,这次试飞已经走得很远,马斯克也在 X 上肯定了这次试飞的成果。

明年的火星之旅还有不小距离

2026 年,地球 - 火星转移窗口将打开,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将更近,对于马斯克以及 SpaceX 来说,目标就是在明年向火星发射一辆无人星舰飞船。

所以今年对于星舰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为了实现火星登陆的计划,星舰不仅需要完成「可完全重复使用」的目标,还要攻克在轨加注等等难关,并且完成 10 次星舰的成功试飞。

▲  「对接加注」效果图

而目前的九次试飞,一共失败了五次,火星离我们还是有着很长的距离。

除了火星之旅,SpaceX 手上还有另一个优先级较低、但同样重要的任务:与 NASA 合作的 2027 年的载人登月。

这几个月来 SpaceX 不断加大人力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总部也成为了一个城市「Starbase」,能够更好调度当地土地资源进行各种测试工作。马斯克的工作重心也从白宫回到了 SpaceX,亲自督阵火星之旅。

虽然这次试飞有不少遗憾,但依然完成了一个最大的挑战:复用的超重型助推器圆满任务,这也意味着 SpaceX 用「二手助推器」的设想基本通行,可以进一步提升助推器的复用率了。

▲   第七飞的「筷子夹火箭」回收过程

像飞机一样能够重复运载的火箭,是一个非常狂野的构想,也是未来商业星际旅行的蓝图。最终的目的,就是低价又高效地带领一批又一批的人类往返于地球和星辰之间。

接下来的研究重点,或许将更聚焦于星舰飞船本体上。到目前为止,第二代星舰飞船都没能圆满完成任务,无疑拖慢了在轨加注和飞船回收这些难度更高任务的探索进度。

相比第一代星舰飞船,第二代在隔热瓦、襟翼结构、航电设备、推进系统等等,增强了再入大气层时承受极端高温的能力,也拉长了可以执行任务的时间。

虽然没能按照预定计划返航,但二代星舰改进的隔热瓦设计确实有进步,上升过程中没有明显损坏,遗憾的是三次试飞都未能成功验证它再入大气层的表现。

和先前每一次试飞失败类似,SpaceX 在结束试飞时强调,工程师的目标就是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虽然目前的发射进度不太能实现马斯克年初「一年发射 25 次」的目标,不过半年不到的时间完成了 3 次发射,也明显看出 SpaceX 正在加快脚步。

马斯克也在第九飞后表示,接下来的 3 次试飞节奏会更加紧凑,大约每 3 至 4 周发射一次。

对于造火箭这回事,马斯克相信「快速失败」机制,取得圆满成功当然值得欢呼,但在失败中学习也很重要。

炸就炸了,炸了以后反思、学习、修正,重复冒险。我们不想在设计中消除所有风险,否则我们将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