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明:用脚丈量山林 守护一草一木

在绵延无尽、蜿蜒起伏的山峦之间,晨曦微露或暮色沉沉之时,总有一道坚毅的身影,如同精准的时钟,日复一日不知疲倦地穿梭于曲折幽深的林间小道上。他,就是泰安市徂徕山林场王庄林区黄土岭工队护林员孙永明。

破晓前的清晨5点,天边还只是泛起一丝微弱的鱼肚白,整个世界仿佛仍在沉睡,他却早已在昏暗的灯光下,熟练且迅速地穿戴整齐。他身上那件洗得微微褪色的迷彩服,衣角处还打着几个补丁,却被他打理得干净平整。背上的背包看似普通,实则装满了他巡山的 “宝贝”:一把锋利的柴刀,用于清理横生的荆棘与枯枝;一个便携式望远镜,方便远距离观察山林情况;还有一捆粗细不一的绳子与几根结实的木棍,是扶正幼树的必备工具。

孙永明负责的工队占地面积颇为广阔,且地形复杂多变,山峰陡峭、山谷幽深,还有怪石嶙峋之地。每次开启巡山之旅,他都要在这崎岖的山路上徒步十几里。一路上,他的双眼仿若最为精密的扫描仪,锐利且专注,不放过山林中的任何一个细微角落。他凑近树木,仔细查看树皮是否光滑,有无虫蛀的小孔,以此判断树木是否遭受害虫侵蚀;目光在林间来回扫视,不放过任何一丝可能暗示非法砍伐的迹象,哪怕只是一根被新砍断的树枝。一旦遇到幼树歪斜,他会毫不犹豫地立刻弯腰,动作娴熟地拿起绳子与木棍,小心翼翼地将幼树扶正、加固,每一个打结的动作都带着不容置疑的熟练与专注;看到枯枝杂草堆积之处,他便会随手拿起柴刀,迅速清理,心里清楚这些都是可能引发森林火灾的重大隐患。这些看似平凡、简单的工作,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认真对待,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里,都饱含着他对这片山林深沉而炽热地情感。

犹记得去年夏天,一场毫无预兆的雷暴雨,如同猛兽一般凶猛袭击了这片宁静的林区。豆大的雨点裹挟着狂风,伴随着霹雳和闪电,噼里啪啦地砸落下来。他在工队值班,听着屋外风雨的肆虐,心中满是对山林的担忧与牵挂。等雷暴停止后,他毅然决然地披上那件破旧的雨衣,一头扎进了雨中。雨水抽打在他的脸上,生疼生疼,可他仿若毫无知觉,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前行,只为尽快查看山林状况。

除了日常艰苦的巡护工作,他还是林区周边村民眼中的 “绿色宣传员”。孙永明心里十分明白,守护这片山林,仅凭自己一人之力,无异于杯水车薪,需要林区周边所有村民的共同参与、齐心协力。所以,只要一有闲暇时间,他便会走进周边的村子,耐心地给村民们讲解保护森林的重要性。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不仅自觉爱护山林,还主动当起了义务护林员,与他一同守护这片绿色家园。

10多年的漫长时光,如白驹过隙般匆匆流逝。在这段岁月里,他错过了无数次与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的温馨时刻,放弃了城市里舒适安逸的生活。他没能陪伴孩子度过每一个重要的成长阶段,没能在父母年迈生病时时刻陪伴在侧尽孝。他的双手,因常年与树木、工具打交道,布满了厚厚的老茧;他的脸庞,被山林间的烈日、风雨反复雕琢,晒得黝黑发亮。可当他望向这片在自己守护下愈发郁郁葱葱的山林时,那一双眼睛里,却依然闪烁着坚定而明亮的光芒。在他的精心守护下,这片山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树木的数量逐年增多,珍稀树种也不断出现,已然变成了一片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绿色海洋。

他很平凡也不普通,从1996年入伍到2008年退伍,再来到徂徕山,先进与肯干是他的底色,“如果不是查档案,不知道你在部队这么优秀”,新来的办公室工作人员发出感叹,从入伍到现在,连续7年“红旗车驾驶员”,10次“优秀士兵”,6次三等功;来到林场连续多年的先进工作者……

孙永明是千千万万务林人的缩影,更是徂徕山精神的缩影,他用自己的坚守与无私奉献,生动地诠释着对祖国绿化事业的无限忠诚;他宛如一棵顶天立地、挺拔坚毅的大树,深深地扎根在这片他热爱的山林之中,默默守护着这里的青山绿水,守护着我们共同的美丽家园。

(山东工人报通讯员 尹燕财)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