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大通区洛河镇:创建“洛事和谐”调解室 绘就基层治理新图景

近年来,淮南市大通区洛河镇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聚焦矛盾纠纷源头化解,探索打造“洛事和谐”调解室,通过整合资源、建强队伍、优化机制,推动基层治理从“单打独斗”向“多元共治”转变,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目标,为洛河镇的和谐稳定注入“红色动能”。

党建引领,搭建多元共治“主阵地”。洛河镇将“洛事和谐”调解室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构建“1 3 N”调解体系:“1”即以党组织为核心,统筹镇村两级调解力量;“3”即整合司法所、平安法治办、网格化管理三方职能;“N”即吸纳“五老说事团”、党员志愿者、法律顾问等多元主体参与。调解室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村史馆等阵地,设立固定调解点9个,并结合网格化治理模式,将服务触角延伸至22个网格,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调解网络。

创新机制,织密矛盾化解“防护网”。推行“三暖”服务法。以“一杯热茶暖人心、一句暖言平情绪、一次暖心调解化纠纷”为原则,通过情感疏导筑牢信任基础,2024年以来成功化解邻里矛盾、家庭纠纷等200余起,群众满意度达98%。二是建立“三级联调”机制。针对复杂问题,由网格员初调、调解室专调、多部门联调,实现“简单纠纷当日结、疑难问题周内清”。三是强化法治保障。联合司法所定期开展调解员培训,邀请律师解读人民调解法、民法典,确保调解过程依法依规、结果公平公正。

凝聚合力,激活调解队伍“新动能”。一方面,发挥“五老”优势。组建由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等40人构成的“五老说事团”,用乡土语言宣讲政策、化解矛盾,成为群众信赖的“和事佬”。另一方面,强化党员带头作用。推行“党员包案制”,将矛盾化解纳入党员评议考核,激励党员干部主动认领纠纷调解任务。同时,培育“法律明白人”86名,开展“以案说法”活动12场,提升群众法治意识。

成效显著,绘就基层善治“新画卷”。自“洛事和谐”调解室运行以来,累计化解矛盾纠纷230余件,开展法治宣传等活动30余人次,推动本镇内信访量同比下降35%。各类矛盾纠纷,通过调解室快速响应、多方联动,大部分实现“当日受理、三日解决”,获群众点赞。

洛河镇“洛事和谐”调解室以党建为纽带,将“法、理、情”融为一体,既破解了基层治理难题,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下一步,洛河镇将继续深化“枫桥经验”本地化实践,推动调解室与网格化管理、新时代文明实践等深度融合,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让“洛事和谐”调解室成为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坚固堡垒,为洛河镇的长治久安与繁荣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韩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