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退役军人医院叙事护理温暖患者心田

在聊城市退役军人医院血液透析科,每天都上演着与疾病抗争的故事。近日,一对老夫妻的经历,让人们看到了爱的力量,也见证了叙事护理在患者康复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65岁的李大娘是血液透析科的“常客”,每周二、四、六,她都会准时来做透析。过去几年,在这漫长的治疗时光里,李大娘的身边总有李大爷陪伴。李大爷总是用保温杯装着精确到毫升的温水,在四个小时的透析过程中,不时过来关心老伴的情况。李大娘饿了,他就买来饭,耐心地一口一口喂。这温馨的画面,成了透析室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然而,上个月末,李大爷因冠心病住进了医院,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他们原本的生活节奏。失去了李大爷这个“人体报警器”,李大娘开始偷偷多喝汤水,液体量不断增加,每次透析都无法彻底清除。女儿远在外地,只能在视频电话里说着“等这个项目验收”;透析室护士站的交班本上也记录着“透析完无人扶,李大娘在床上躺了半个多小时,弟媳妇儿抽空来接回家”。

血液透析科主管护师杨晓萌注意到了李大娘的变化。看着李大娘在透析室里频繁叹气,杨晓萌主动与她沟通:“您看,又在叹气了,您现在什么心情,能用一个词来描述一下吗?”李大娘低声说出“担心、焦虑”。随后,杨晓萌耐心询问李大爷的病情,倾听李大娘的无奈。得知李大娘靠妹妹接送透析,既感激又不好意思时,杨晓萌安慰道:“李大娘,现在就别想这么多了。您和大爷的身体最重要,她们肯定也是都希望你们好的。您一定管理好水量。您看,大爷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好,别等他好了,您又倒下了,这样大爷又会担心您,您说是吧?”这番暖心的话语,让李大娘逐渐意识到自己要积极面对,下定决心控制体重,争取每次透析都能达到理想效果。

两周后,令人欣喜的一幕出现了。李大娘笑着对杨晓萌说:“我饿了,让老头子买饭去。”不一会儿,李大爷就出现在床边,细心地喂着李大娘。病房里传来的爽朗笑声,驱散了此前的阴霾。

这对老夫妻的故事,不仅展现了跨越病痛的深厚感情,更凸显了叙事护理的独特价值。在充满消毒水味道的透析室里,护理人员通过倾听、沟通与关怀,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让患者在困境中重拾信心。杨晓萌表示:“在护理工作中,我们收获的不仅是患者的康复,还有这些温暖故事带来的感动与力量,它们将成为我们坚守岗位、守护生命的不竭动力。”(李军焦鑫鑫马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