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碘缺乏村(社区)数量为5.67万个 占全省村(社区)总量的92.08%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14日讯5月14日,省卫生健康委第10场“鲁医健康说”健康知识发布会在济南召开,本次发布的主题是碘缺乏病防治知识。今年5月15日是第32个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主题是“持续科学补碘,推动健康发展”。本次发布会主要介绍碘缺乏病防治和科学补碘有关健康知识,引导社会公众增强科学补碘意识。

省疾控局卫生免疫处处长褚锁强在发布会上介绍,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碘缺乏病,就是某些地区水和土壤等外环境中缺乏碘元素,人体从外界摄入碘元素不足,而引起的特异性疾病。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等,都属于碘缺乏病。

由于山东省大部分地区的水和土壤等外环境中都缺碘,历史上,碘缺乏病曾在我省广泛流行,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是山东省重点防治的地方病之一。山东省历来高度重视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将其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全力抓好各项防治措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彻底扭转了碘缺乏病严重流行的态势,最大程度减轻了疾病危害,2000年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但是,由于外环境缺碘的状况一直存在,必须坚持持续科学补碘,才能有效预防控制碘缺乏病危害。近年来,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实施综合防治,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

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开展了地方病防治巩固提升行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补碘”的原则,实施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碘缺乏病综合防控策略。健全完善省、市、县三级地方病防治网络,全省共设有地方病防治机构153家。根据患者分布情况,设立定点诊疗医院43家,为群众提供规范的诊疗服务。将克汀病和Ⅱ度及以上甲状腺肿大患者健康管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指导,并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患者规范管理率达100%。

加强监测分析,精准落实防治措施

每年在所有县(市、区)开展儿童和孕妇尿碘、盐碘水平以及儿童甲状腺肿大情况监测,及时掌握人群碘营养状况和病情消长趋势,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工作。以行政村(社区)为单位开展居民饮用水水碘含量调查,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碘缺乏地区和适碘地区的划定》等标准,完成了全省新一轮碘缺乏地区和水源性高碘地区的划分,为精准落实食盐加碘策略提供了准确依据。根据划分情况,全省碘缺乏村(社区)数量为5.67万个,占全省村(社区)总量的92.08%。

突出重点人群,加强碘营养干预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需要同时保障自身以及胎儿和婴儿碘营养需要,对碘的需求量较高,是碘营养干预的重点人群。我省将碘营养干预融入孕产妇健康管理全过程,各级医疗机构通过发放公开信、开具健康教育处方、上健康教育课等多种形式,开展孕产妇碘营养干预。在有碘缺乏风险的县(市、区),实施了孕妇碘营养干预项目,医疗卫生机构在对孕妇进行碘营养干预的基础上,免费为其提供整个孕期所需的碘盐,近2年累计向孕妇提供碘盐64吨。

广泛开展宣传,普及防治知识

结合山东省实际创作碘缺乏病防治科普宣传作品,充分利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印发宣传册、张贴海报、发布短视频等形式,广泛开展线上线下宣传,组织专家进社区、进学校开展现场宣传活动,普及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举办的健康知识普及行动——2024年新时代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中,我省枣庄市疾控中心创作的《预防碘缺乏 你我他共行》、阳信县疾控中心创作的《讲碘小事 健康大事》,被评为微视频类优秀作品。

闪电新闻记者 李淼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