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顶流“甲亢哥”被骗去了假少林,河南文旅紧急行动上大分!
2025年3月底,全球顶流网红“甲亢哥”(IShowSpeed)的中国行突然在河南上演了一幕荒诞喜剧。
这位以夸张表情和无厘头直播风格走红的美国博主,在YouTube坐拥3700万粉丝,堪称年轻人的“电子榨菜”。
他的中国之旅原本充满期待——上海外滩的六小时直播被外媒盛赞“打破西方滤镜”,北京长城上的功夫模仿秀更是让粉丝直呼“中国武侠片走进现实”。
或许是受武侠电影的影响,甲亢哥临时决定改道河南,戴上光头头套兴奋高喊:“今天我要剃度出家,学习真正的中国功夫!”但谁都没想到,这场文化朝圣的开场,竟成了大型翻车现场。
事情的转折点出现在3月28日上午。甲亢哥团队驱车两小时深入嵩山,最终停在一处低矮院墙的武术学校。
院内既无少林寺牌匾,也未见武僧身影,只有一群扎马步的孩子和自称“释延秀弟子”的教练。
网友一眼识破:“这连少林寺山门都没到!”但被蒙在鼓里的甲亢哥已换上武僧服,对着横幅行三跪九叩大礼,直播间瞬间刷屏“心疼傻子”。
接下来的训练堪称“人类驯服四肢实录”——蹲马步时双腿抖成筛子,挥鞭子抽中自己脖子疼到尬舞,1公里山路跑了25分钟喘成“人形风箱”。
更糟的是山区信号时断时续,海外网友疯狂吐槽“中国5G是骗局”。评论区逐渐失控,有人嘲讽河南文旅“连顶流都招待不好”,甚至上升为地域攻击。
就在舆情即将发酵成危机时,转机出现了。当天下午,有中国网友私信河南文旅部门:“你们知道甲亢哥在假少林丢人现眼吗?”
三小时后,一位身穿练功服的男子突然闯入镜头——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梁小龙带着翻译团队空降现场。
这位会英语的六段武术高手,现场示范绳镖如游龙、铁布衫碎木棍,更用“功夫哲学”圈粉:“朋友不是钱,是你的国家、我的国家、整个世界。”
当甲亢哥感动到抱着他流泪时,726万观众见证了一句弹幕刷屏:“这才是中国功夫!”
事后复盘,这场闹剧本可避免。甲亢哥团队犯下三大致命错误:翻译“夹带私货”,梁小龙说“中国朋友不用付钱”,翻译却告知“政府会买单”,险些引发国际误会。
此外,行程上“盲人摸象”,未提前联系文旅局,轻信山寨武校的“少林寺体验套餐”。
直到网友提醒,文旅部门才得知顶流博主入境。讽刺的是,这场乌龙竟成绝佳对照组——山寨教练教的是枯燥体能训练,梁小龙则拆解动作背后的攻防逻辑。
网友辣评:“前者像军训体罚,后者才是文化传承。”
郑州文旅的应对堪称教科书级别。48小时内联合少林寺发布声明,强调“从未授权商业剃度表演”,并启动全省武校资质大排查。
更绝的是借势出海:梁小龙教学视频在外网播放量破亿,海外网友惊呼“原来武侠片没特效”。河南文旅趁热打铁推出《功夫研学之旅》,计划筛选国际网红合作传播。
这场闹剧暴露了文旅产业的深层矛盾。蹭热度乱象屡见不鲜,部分从业者利用网红流量“赚快钱”,却忽视文化真实性,比如山寨武校冒充少林弟子。
国际传播困境同样明显,西方博主常以猎奇视角解读东方文化,易引发误读,比如甲亢哥初期浮夸的“方丈cosplay”。
地方文旅短板也浮出水面,省级部门竟无顶流博主行程监测机制,全靠网友“人工预警”。
但积极信号同样明显:当梁小龙用英语讲解“以柔克刚”时,当甲亢哥认真体验禅茶文化时,传统文化找到了年轻化表达的新切口。
正如网友所言:“少林寺不需要网红,但需要让世界看懂自己。”
这不是河南第一次玩转流量。
从开封“王婆说媒”的婚恋IP,到洛阳“汉服 AR”的沉浸式景区,再到此次功夫文化危机公关,中原大省正在探索一条“传统与现代共振”的文旅之路。
甲亢哥的乌龙事件,像一面镜子照出文旅产业的AB面:A面是部分人急功近利的“蹭流量”,B面是文化传承者与时俱进的“造流量”。
河南文旅的破局之道,或许藏在那句朴素的功夫哲学里——“朋友不是钱,是心意相通”。
这场闹剧留下的最大遗产,或许不是千万级流量,而是提醒我们:真正的文化自信,既能守住千年古刹的晨钟暮鼓,也能接住网红时代的“泼天富贵”。
本文作者 | 老A责任编辑 | 蓝橙策划 | 蓝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