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各国竞相研发第六代战斗机
参考消息网5月20日报道据英国《经济学人》周刊网站5月14日报道,3月21日,当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宣布美国未来战斗机F-47将由波音公司制造时,他滔滔不绝地说道:“从速度、机动性到有效载荷,没有哪架飞机能与之媲美。”这款战斗机是全球几款正在研发的所谓第六代战斗机之一。
2024年12月,中国网络上出现了一架据传是歼-36原型机的飞机,该飞机具有隐形功能和大翼展设计。英国、意大利和日本正在联合开发他们自己的飞机,在英国暂称为“暴风”,预计2035年入役。法国、德国和西班牙希望他们的未来空中作战系统在2040年准备就绪。这些飞机代表了空战的未来。
战斗机通常根据其年代、特点和复杂程度进行分类。一代机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如今在北约服役的许多战斗机,如美国的F-16是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制造的四代机。
最新的五代机如F-35和F-22,往往具备隐形性能、持续超音速飞行能力和先进的计算机系统。
与前代飞机相比,六代机有一个共通的地方:体型庞大。最早的F-47照片被高度模糊编辑处理,可能与最终的模样相差甚远。但网传的一些照片和“暴风”的模型表明,六代机比中国的歼-20、欧洲“台风”战斗机或美国的F-35和F-22大得多。这表明这些国家对未来空战有着相似的预测。
这些国家都预测到的一个变化是,地对空导弹系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这就要求飞机有更强的隐形性能,以躲避敌方雷达。而隐形又需要光滑的表面,所以炸弹和导弹不能挂在机翼下,而必须藏在更大的机身内。
第二个变化是空战的距离不断扩大。过去40年来,“超视距”空对空猎杀的占比稳步上升——从20世纪70年代占总数的极小部分到1990年至2002年间的超过一半。从那以后,空对空导弹的射程越来越远。欧洲的“流星”导弹射程为200公里,美国的AIM-174B和中国的霹雳-17现在可以击中400公里外的目标。这意味着飞机需要更好的传感器,以便从更远的地方发现目标并开火;它们还需要更好的电子战设备来抵御来袭威胁。
最后,飞机在地面时特别容易受到远程导弹的攻击。这意味着它们需要从更远的机场起飞,需要更大的油箱和更小的阻力,以实现更高效的飞行。
航空专家比尔·斯威特曼指出,“暴风”和歼-36上的巨大机翼满足了这两个要求。
综上所述,这些飞机看起来就像老式轰炸机。斯威特曼将庞大的歼-36比作一艘“空中巡洋舰”,在航程、隐形性和载弹量方面而不是缠斗灵活性方面进行了优化。斯威特曼说,“暴风”战斗机最重要的一个要求是能够携带大量武器。他指出,其有效载荷大约是F-35的两倍。这是有道理的:如果每次出动能投送更多火力,就可以减少飞入敌方空域来摧毁目标的风险。
意大利莱奥纳多公司首席执行官罗伯托·钦戈拉尼说,随着飞机体积变大,机内也变成了“飞行超级计算机”。莱奥纳多公司表示,“暴风”战斗机能够在一秒钟内“吸收”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数据量。这可能包括从无线电通信到防空雷达发射信号的各类情报。钦戈拉尼说,关键是要将这些数据与友军共享,包括坦克和舰艇,也许是通过卫星,由一个“中央人工智能”来做决策。
也许最具争议的设计选择是六代机是否应该有飞行员。特朗普的助手埃隆·马斯克最近嘲笑称,“一些白痴还在制造有人驾驶战斗机”。实际上,大多数国家的空军认为,人工智能和自主技术还不够成熟,无法让计算机完全取代人类飞行员。英国皇家空军估计,这要到2040年才能实现。然而,主流观点是,六代机将成为一个更大的“空战系统”的核心。在这个系统中,驾驶舱内的人类控制着一大群无人机。(编译/涂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