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偷走了疯三的「黑马」们?

NIL 进入第五年,NCAA 正面临甜蜜的烦恼

杜克出局,「疯三」决赛遇冷

今年的「疯狂三月」,疯狂又平淡。

北京时间 4 月 8 日上午的男篮总决赛中,几乎全场落后的佛罗里达大学在最后时刻完成逆转,险胜休斯顿大学,夺得校史第三座 NCAA 全国冠军。

在决赛最后一节回暖,并接管比赛的当家球员小克雷顿,更是凭借锦标赛中的惊艳表现(最终四强场均 22.5 分),赢得了 MOP 奖项。

女篮方面,佩奇 · 贝克斯和阿奇 · 福德带领康涅狄格大学夺得队史第 12 冠,同时也是传奇教练吉诺的个人生涯 12 冠,再次巩固了新英格兰地区大学篮球的「蓝血」基因。

同时,经历多番折戟(四年内连续遭受半月板撕裂和胫骨平台骨折)的天才少女贝克斯,也终于得以在其大学最后一年中,实现登顶梦想,并以预期状元的身份踏足 WNBA 职业赛场。

佩奇 · 贝克斯

而除了两大决赛以外,整个锦标赛里最受关注的,莫过于 2025 届 NBA 状元热门库珀 · 弗拉格(Cooper Flagg)所带领的杜克大学。

自从弗拉格以高中生的身份参加美国奥运陪练队,篮球界的目光就没从他的身上离开过。而在官宣加入阵容成熟的杜克大学之后,这个技术全面,打法强硬的白人前锋更是自然成为 NCAA 的第一大流量点。

弗拉格也用实力回应了外界的期待,不断证明自己是 NCAA 历史上最强的大一新生之一。

不过,在最终四强的比赛中,尽管弗拉格表现优异,却在关键时刻送上致命犯规并错失准绝杀,导致杜克惜败给休斯顿大学提前出局。

至此,NCAA 迎来了今年第一个「爆冷」,也因此在最终四强便提前透支了热度。

图源:UGET

据悉,今年「疯三」最终四强在 CBS 上吸引了 1530 万观众,增长了 19%,是自 2017 年以来观看人数最多的一次,而杜克 vs 休斯顿一战更是成为本届锦标赛中收视率最高的一场比赛,收视率峰值一度达到 2000 万人次。

今年「疯三」的整体收视情况算不上惊艳,属于高开低走:前两轮淘汰赛的收视率为 16 年以来第二高(第一是去年),但甜蜜十六强和精英八强,都并不理想。

虽然截止到稿件发布时总决赛的收视率尚未公布,但考虑到杜克的提前淘汰,以及去年历史级别的收视表现,这场命中率均三成的打铁大战,大概率不会有特别突出的收视表现。

而从整年的情况来看,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黑马」们的集体缺席。

杀死「黑马」的,是钱?

与往年的爆冷频发不同,今年 NCAA 的主线剧情属于各路「蓝血」豪门。

男子甜蜜十六强中,15 只球队都来自战力榜单的前 22,即便是排名最低的 10 号种子阿肯色大学,同样也拥有丰富的「疯三」经验。被寄予厚望的德雷克、麦克尼斯等小学校,都提前倒在了硬实力的差距上。

而到了四强,四个大赛区的头号种子更是全部顺利会师,眼看 NCAA 一直以来的「爆冷奇迹」属性消失,许多球迷和专家,也将今年的状况怪罪在了 NIL —— Name, Image and Likeness(姓名、形象和肖像权)头上。

就像电影《弱点》中,一众球探到访男主家中进行招募的场景一样,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美国大学体育的招生招募工作主要基于两大优势:球队竞争力和优质教育资源的提供能力。

但随着 NIL 政策落地来到第五年,资金雄厚的老牌名校在顶尖人才的招募上优势持续扩大,球员们的关注焦点转移到学校能为他们提供的经济机会和曝光度上,顶级球员、教练和赞助资源都在过去几年持续流向了更具话语权的「杜克和肯塔基们」。

以身处小联盟密苏里河谷(MVC)的德雷克大学为例,尽管该学校贵为所在联盟的三连冠得主,但仍有四名首发球员在去年休赛期进入转会门户,并转投如 SEC、BIG TEN 等顶级联盟的学校。

德雷克大学男篮图源:Sportico

虽然 NCAA 一直在通过限制和禁令,尽量拉远教练、球探与 NIL 之间的距离,但在金钱附近,永远会有灰色地带出现——再举一个橄榄球的例子,阿拉巴马大学橄榄球队传奇主教练尼克 · 萨班就曾公开透露,四分卫布莱斯 · 杨在尚未登场的时候,就已获得近百万美元的 NIL 合约。

有趣的是,杜克大学文理学院在其发布的一篇调查中也曾「承认」:「顶尖学府天然具备的社交网络、校友资源与媒体曝光度,使其成为运动员进行 NIL 活动的战略资源库,这种隐性优势正在重塑招生格局,吸引更多潜力新秀向传统体育强校聚集。」

消息称人气亚裔球员 Xaivian Lee 已经在与肯塔基交流转校事宜

在这个过程中,像德雷克一样被挖角的小学校却无法得到任何补偿,这不仅将中小学校的生存环境推向一种恶性循环,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疯三」的最核心的竞争力,未来的三月恐将沦为豪门巡礼。

福克斯体育评选出的五大「蓝血豪门」

值得注意的是,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校友组建的「煎饼工厂」组织便颇具代表性:这个由校友捐款支撑的机构承诺每年向橄榄球、篮球球员支付数万美元「NIL」,但仅以象征性的社区服务作为交换条件。

类似游走于政策边缘的操作,虽然能够在短期缓解小学校的问题,但也同时暴露出 NIL 时代更深层的系统性失衡。

所以,是钱毁了美国大学篮球吗?

不,这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球迷或组织有足够的立场去下这样的判断。

这不过是一个高度现代化的体育组织,在不断更新商业模式过程中所遇到的结构性问题,即便存在隐忧,从球员到学校、从联盟到赞助商,在 NIL 体系下所获得的利益,依然远远大于弊端。

上周,前维拉诺瓦大学篮球明星克里斯 · 詹金斯起诉 NCAA 及六大体育联盟,仍在指控 NCAA 旧规对运动员经济权益的剥夺。

而对 NCAA 来说,当下最重要的,就是考虑如何在帮助自己,也帮助运动员赚到面包的基础上,保留住核心竞争力,并持续说服观众们一点:

美国大学篮球的魅力永远是不可代替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 体育产业生态圈 ",作者:李佳浚,编辑:李禄源,36 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