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继续反制,对美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25%关税!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继续反制,对美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25%关税!

烟雨随笔

文 稿:烟雨随笔

编 辑:烟雨随笔

2025年4月11日,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宣布,自4月12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至125%,直接回应美方此前对中国输美商品实施的同等税率。这场关税博弈已从“试探性加码”演变为“硬碰硬”的全面对抗。双方政策均瞄准对方经济命脉——美国瞄准中国高科技产业,中国则锁定美国农业、能源和民生消费品。但不同于美方的“单边霸凌”,中方明确划出红线:若美方继续加码,将不再跟进回应。

加征关税看似针对中国商品,实则美国普通家庭首当其冲。数据显示,美国消费者每年需为这些商品多支付570亿美元,相当于每个家庭年均多花4600美元。更讽刺的是,美国低收入家庭食品救济项目已因关税压缩,而沃尔玛货架上的中国产家电、服装正加速消失。一位美国网友在社交媒体吐槽:“我们付钱打仗,最后饿着肚子买单?”

美国汽车、电子行业已陷入“零部件荒”。特斯拉上海工厂因关键设备进口受限,产能下调15%;苹果供应链企业则面临“要么涨价20%,要么停产”的生死局。反观中国,虽然对美出口企业承受压力,但85%的外贸企业已启动“出口转内销”,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等内需市场增速超20%,部分抵消了出口损失。

这场关税战正在重塑世界经济版图。欧盟、加拿大同步对美加征报复性关税,形成“反单边主义联盟”;东盟国家则加速承接中国转移的产业链,越南电子厂订单一周激增40%。更微妙的是,沙特、巴西等国开始用人民币结算石油交易,美元霸权出现裂缝。一位国际物流从业者感叹:“以前全球贸易是‘美国下单-中国生产’,现在变成了‘中国定规则,大家抱团取暖’。”

当前这场关税博弈暴露出三个致命矛盾,产业链重构加速,全球供应链正从“效率优先”转向“安全优先”,越南、墨西哥承接了部分产能,但效率损失推高全球成本12% ;技术霸权争夺白热化,美国芯片管制导致全球半导体价格暴涨300%,而中国稀土出口管制直接威胁美国军工产业链;货币体系裂痕扩大,金砖国家本币结算比例突破26%,数字人民币在石油交易中占比达6%,动摇美元根基 。

中国选择以理性对抗疯狂,通过RCEP深化区域合作,用内需市场缓冲冲击,同时加速技术突围。这场博弈最深刻的启示或许是——筑墙者终将被高墙困住,而开放与合作才是穿越风暴的航船。任何单边保护主义终将反噬自身,当美国农民看着烂在地里的大豆发愁时,中国消费者正开着国产新能源车,驶向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