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高县获评“精制川茶产业振兴十强县” 2024年综合产值80亿元
罗景萍 封面新闻记者 伍雪梅 (高县融媒供图)
5月9日,在成都召开的第十四届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上公布了“精制川茶产业振兴十强县”名单,宜宾市高县位列其中,成为宜宾唯一获得该项殊荣的产茶县,为高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据了解,高县是全国优质早茶原料基地和“川红工夫”原产地,有着3000多年的种茶历史。该县茶叶种植面积达30余万亩,现已建成6个茶叶产业带、8个茶叶万亩亿元示范区,县内拥有茶叶经营主体250余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2024年,高县实现干茶产量3.2万吨,综合产值80亿元,荣获“2024年茶业重点县域”“2024年度茶业营商环境友好县域”等称号。
宜宾高县荣获“精制川茶产业振兴十强县”。
茶叶不仅是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叶子”,也是高县对外的一张亮丽名片。
近年来,高县紧扣四川省委、省政府打造千亿精制川茶产业战略部署,围绕“一红一绿”茶品定位,以“生态低碳茶园建设”为引领,积极推广茶园绿色防控,建立县、镇、村三级农残快检监测体系,全县80%以上茶园达到绿色生产要求。同时,以百里茶产业长廊和川红工夫红茶产业集群建设为抓手,通过引进天府红1号、乌牛早、安吉白茶、黄金芽等优良品种,提升茶叶品质,茶树良种化率达98%,通过积极培育新型茶叶经营主体,推动茶企技改创新,实现成品茶的量质双增。在助农增收上,以二产带动、一二三产联动为路径,建立“链主企业 龙头企业 专合社 茶农”的利益联结机制,联动企业30家、专业合作社32家,建立标准化原料示范基地2万亩,辐射带动30余万亩茶园、10余万茶农共同发展,实现一片叶子富裕一方百姓。
宜宾高县的茶园。
绿叶子变“金叶子”,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当前,高县正抢抓“千亿茶产业强省”发展契机,对全县茶产业做出了更高层次的产业链规划和布局。依托落润——可久8万亩抹茶产业圈,招引形成蜀南文旅桑禾农业科技公司等为代表的抹茶加工链;依托蕉村——罗场10万亩川红工夫红茶产业圈,招引形成了川红工夫原料供应经济链;依托来复——复兴7万亩宜宾早茶产业圈,招引形成了以早白尖等企业为链主的早茶加工链;依托文江——嘉乐3万亩高端黄茶产业圈,招引形成了云州等为代表的黄茶加工链,引领高县茶产业迈入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县境内茶叶品牌不仅畅销国内,更远销俄罗斯、美国、墨西哥、中亚等国家和地区。
宜宾高县的制茶车间。
据介绍,茶产业链的不断延伸,上下游产业的蓬勃兴起,有力地推动了高县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全环节提质增效。如今,有着千年茶文化积淀的高县,正着力挖掘茶文化、讲好茶故事,推动茶旅融合发展,以茶为媒、以茶兴业、以茶惠民,将这片绿叶带向更加广阔的市场。今年,高县预计可产鲜叶17万吨、干茶3.4万吨,综合产值超8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