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市民散步时一眼认出明清城砖,数量达上万块!文物部门回应
近日,市民陈平先生在北京昌平区歇甲庄村一座偏僻场院内发现,有多座房屋是由明清时期北京城砖垒成,个别砖上还钦印有铭文。
据专家估算,歇甲庄村场院内的城砖可达上万块。昨天(5月15日),北京青年报记者已将相关情况反映至昌平区文旅局文物管理科。
市民散步时一眼认出“城砖房”
昌平区北七家镇歇甲庄村内有一座位置偏僻的场院,挂牌北京博维信三瑞门窗制品公司。该院为长方形结构,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100米,其中南院墙为一排平房,主体由大块青砖垒砌,好似一道饱经沧桑的“城墙”,从屋顶多处坍塌判断,这些房屋已空置多年。
建筑上的大城砖
由于该院实施封闭管理,北青报记者无法进入一探究竟,但爬上院外的土坡张望,见院内还有四座平房,同样是用大块青砖垒砌。“我小时候住在和平里,在东直门、安定门亲眼见过破败的城墙,中学在城墙下劳动时,还亲手搬运过大城砖,所以我一眼就认定这些房屋非同寻常。”68岁的陈平现居昌平区天通苑,在附近散步时发现“城砖房”,他认为,这些城砖很可能出自明清时期的北京城墙,被人拆掉后运到歇甲庄村二次利用。
据北青报记者观测,城砖房中的大块青砖主要分为厚、薄两款——厚砖长48厘米、厚13厘米,该尺寸在明清时期北京城砖中较常见;薄砖长50厘米、厚11厘米。但由于城砖码砌在建筑内,无法测量砖的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