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排队到闭店,高端海鲜火锅为何跌落“神坛”?

创新创未来

当上海商城二楼的霓虹灯牌在春寒中熄灭,留下的是消费者手中积压的万元储值卡和商场数百万元的租金窟窿;当泉州海鼎荟的活鲜池一夜清空,数千张充值卡沦为废卡——这场席卷高端海鲜火锅的闭店潮,正撕开餐饮业虚胖的华丽外衣。

高端海鲜自助餐饮寒冬,知名餐企接连闭店

今年,海鲜自助餐饮行业关店消息频传,不少知名品牌接连倒下,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今年 2 月,上海知名海鲜自助餐厅" 京彩臻品" 贴出闭店告示,称以 " 装修海鲜鱼缸 "" 装修升级 " 为由暂停营业,落款时间为 2 月 28 日。

然而到了 3 月,餐厅大门依旧紧闭,消费者拨打店内电话无人接听。4 月,该品牌官方账号被自动注销,店内设施虽留存,但始终处于暂停营业状态。

媒体调查发现," 京彩臻品 " 经营方为钟爱臻品(上海)餐饮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早在今年 1 月便突然更换法定代表人,原法人王莉娟变更为芦海永,疑似借此转移责任。" 京彩臻品 " 闭店的同时,还拖欠多项费用。

房租方面,该餐厅未在上海市单用途预付卡监管平台备案,目前已拖欠商场数百万元租金;消费者充值方面,数百名会员组建维权群追讨充值余额,初步统计涉案金额超百万元,单卡余额最高者超 5 万元。" 京彩臻品 " 的倒闭令业内人士唏嘘不已。

时间推进到今年 4 月," 京彩臻品 " 闭店事件余波未平,2007 年成立的广州知名海鲜火锅 " 一哥澳门豆捞 " 也没能扛过今年五一。

4 月 30 日,"一哥澳门豆捞" 高德置业店正式停业,让不少粉丝深感惋惜。这并非其今年首次关店,早在 3 月份,该品牌就关闭了经营 12 年的荔湾领展门店。

目前," 一哥澳门豆捞 " 在广州仅剩一家门店,位于赤岗北路 118 号的四季天地 1 层。

将时间线拉回到 2024 年,不少海鲜火锅品牌未能熬过 2025 年便接连闭店。2024 年 11 月,曾被誉为泉州海鲜自助餐厅天花板的海鼎荟,其泉州、晋江、厦门三家门店突然闭店,众多消费者猝不及防,尤其是持有充值卡的会员,面临退费无门的困境。

2024 年 6 月,杭州江新城以提供帝王蟹、小青虾、海胆畅吃而闻名,有着 " 杭州海鲜自助天花板 " 之称,人均消费 400 元的乾湖会餐厅也未能逃脱闭店命运。门店贴出告知,称因公司业态调整,将于 6 月 12 日营业结束后正式闭店。

2024 年下半年冬季,曾凭借 6000 平超大店面、人均 300 元海鲜自助备受关注的淄博朝夕悦享,从 11 月 10 日起状况频出。

消费者到店消费时面临诸多限制,如 " 不充值不让预约吃 "" 不能买券消费,只能线下支付现金 ",原本宣称畅吃的小青龙限量一人一只,甚至连新鲜食材供应都难以保障。

从排队到闭店,高端海鲜火锅为何跌落「神坛」?

这些知名海鲜火锅店的接连闭店,背后折射出餐饮行业当前面临的诸多困局。

1、一方面,消费降级导致人们预期降低,高端海鲜火锅行业开始萎靡。

消费降级致使人们消费预期降低,高端海鲜火锅行业渐趋萎靡。近年来,消费者为节省开支,持续克制消费欲望,缩减消费预算。

胡润研究院《2025 胡润至尚优品 — 中国高净值人群品质生活报告》显示,2024 年中国内地高净值人群家庭年均物质消费同比下降 12%,约减少 28 万元。

消费预算收缩,使消费者选择高端餐厅时更青睐客单价较低的餐厅。例如,成都 SKP 商圈开业时,曾打造人均消费千元的 " 黑珍珠一条街 ",一年后人均客单价降至 300 元。

这一趋势对高端餐饮影响显著,直接导致门店不断关闭,在餐饮市场占比持续下滑。红餐大数据表明,相较于 2023 年 5 月,2024 年上海人均客单价 500 元以上的餐饮店占比从 1.44% 降至 0.8%,门店数量减少九百多家。

在消费降级背景下,消费者对高端海鲜自助火锅消费意愿降低,客流量减少,而成本难以大幅削减,利润空间被压缩,最终难以维持运营。

以京彩臻品为例,该店位于上海商城二楼,主打波士顿龙虾、石斑鱼等高端食材,推出三款自助套餐,最高价位的 A 款套餐午餐 650 元一位,晚餐 780 元一位,人均 799 元,还宣称 " 高端海鲜无限畅吃 ",最低充值门槛高达 5000 元。

2025 年,该店被曝拖欠商场数百万租金后关门,消费者充值卡内余额无法消费,损失最高者超 5 万。

乾湖会同样如此,其定位为人均 400 元的 " 海鲜自助天花板 ",但在消费降级的大环境下,消费者消费意愿和能力改变,对高消费餐饮形式需求降低,致使其原有定位难以适应市场,经营陷入困境。

2、另一方面,高端自助门店规模过大,租金过高,加之原料涨价,深受成本拖累。

高端自助门店规模大、租金高,加之原料涨价,成本问题成为沉重拖累。高端自助门店多采用豪华大面积经营模式,选址倾向于高端商场,租金在总营收中占比颇高。

上海京彩臻品门店位于静安区上海商城,面积超 2000 平方米,月租金超 20 万元,占单店月营收的 25% - 30%。杭州乾湖会华峰国际大厦门店面积超 3000 平方米,共 6 层空间,租金成本极高,装修成本也不容小觑。

除租金外,原料成本也是高端海鲜品牌面临的巨大压力。高端海鲜自助主打帝王蟹、波士顿龙虾、海胆等进口食材。近年来,受国际供应链和关税影响,这些食材成本飙升。

2024 年,因俄罗斯捕捞配额缩减,帝王蟹进口成本同比上涨 22%;活鲜海胆价格从 120 元 / 斤涨至 180 元 / 斤,食材成本占比从 40% 升至 55%。

高端海鲜自助 " 重资产模式 " 与 " 消费降级趋势 " 的冲突是其困境本质。过大的门店、过高的租金、对食材的强依赖,使其在市场波动中缺乏抗风险能力。

3、最后,高端海鲜火锅自身的问题也不少。

在上述压力下,许多高端海鲜火锅为节省成本,在食材质量上 " 做手脚 "。

京彩臻品被消费者反映点的元贝是带冰渣的 " 冰鲜 " 贝,下锅后腥味重;还有顾客发现所谓 " 进口帝王蟹 " 是冷冻次品。有餐厅员工透露,关店前三个月,已将进口食材替换成低价冷冻食材。

海鼎荟也存在类似问题,消费者提到活鲜虾卖完后不补货,蟹供应量少,部分菜品质量参差不齐。

乾湖会同样饱受质疑。食客发现螺难以煮熟,即便煮熟也不好咀嚼,冰淇淋口味欠佳;" 榴莲节 " 的 " 榴莲畅吃活动 " 名不副实,吃完一轮后需隔一小时才上新,限时用餐仅 2 小时,实际体验无法 " 畅吃 "。此外,海胆、小青龙等热门菜品需排队限量取餐。

高价格、低品质、低服务引发不少食客不满,导致消费频次减少,这是许多海鲜自助门店生意冷清的根本原因之一。

虽然高端海鲜火锅不行了,但平价海鲜火锅基本盘依旧稳定

虽然高端海鲜火锅市场遇冷,然而人们对海鲜的需求依旧旺盛。

数据显示,2023 年前 8 个月,中国进口鲜活海鲜超 8.5 万吨,相较于 2022 年同期增长 16%,平均进口价格也上涨了 15%。

只是,相较于价格昂贵的海鲜火锅,更具烟火气息与性价比的海鲜火锅更契合市场需求。

海鲜集市火锅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自去年起便备受消费者欢迎。它创新性地将海鲜自选模式与集市、大排档的经营模式相融合,营造出浓郁的烟火气息。

目前,该火锅形式在抖音相关话题的播放量接近 5 亿次,小红书上的相关笔记数量高达 4 万多篇。与传统海鲜火锅相比,海鲜集市火锅优势显著。

价格亲民透明:人均百元左右,实行一人一锅制,提供百种菜品选择。以不同颜色餐盘或容器区分价格,如铁盘装海鲜类售价 16.5 元,红盘装肉类 11.3 元,黄盘装另一类肉类 7.5 元,价格清晰可控。

品类丰富多样:菜品多达 100-200 余种,海鲜涵盖虾类、蟹类、贝类、鲍鱼、章鱼等,甚至有海星等罕见食材。还设有鲜切牛肉档口,师傅现场切割、摆盘。

食材新鲜可感:设置大型海鲜展示区或透明海鲜池,顾客可直观看到海鲜状态,店员主动介绍食材来源和采购时间,保证新鲜度与透明度。

该模式的开创者 " 朱富贵火锅 " 已成功走上连锁化发展道路,在福州、厦门、泉州等地开设了 20 多家门店,成为福建当地当之无愧的 " 火锅顶流 "。

除海鲜集市火锅外,海鲜粥底火锅同样备受瞩目。抖音上,有关粥底火锅的话题曝光量高达 15 亿次,其中 # 粥底火锅话题曝光量达 13.9 亿次、# 海鲜粥底火锅为 4377 万次、# 佛山粥底火锅也有 1214 万次。

众多地方纷纷涌现出主打海鲜粥的火锅门店,例如广州的 "有米粥料海鲜火锅",它将传统粥底火锅与海鲜自选模式巧妙结合,把火锅店打造成 " 沉浸式街市 ",精心设计肉菜海鲜档口,让食客提着篮子如同逛街市一般挑选食材、享用火锅。

目前,该品牌已在广州、佛山、珠海、深圳四城开设 14 家门店,荣登佛山火锅热门榜首位。

值得一提的是,海鲜粥底火锅客单价亲民,百元上下即可畅享。以有米粥料海鲜粥底火锅为例,其粥底免费提供,还能根据顾客需求定制粥底浓度。

菜品按盘子类型收费,圆盘 5 元,椭圆碟 10 元,长碟 13 元,调料 6 元 / 位(含茶位),人均客单价控制在百元以内。

高端海鲜火锅陷入困境,这折射出餐饮行业 " 虚火退潮 " 的现实状况;而平价海鲜火锅稳定的基本盘,则充分证明了 " 脚踏实地做产品、真材实料换口碑 " 才是餐饮行业的长久发展之道。

结语

从海鲜集市到粥底火锅,这些充满烟火气的创新模式,正凭借创新理念与务实态度重新定义海鲜火锅的未来走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 餐饮 O2O",作者:罗华山,36 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