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返还3.6亿元!北京率先打造涉诈资金智能追踪系统

5月22日,全国公安机关“阳光下的守护”法治公安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北京市公安局反诈中心。为了遏制电信网络诈骗多发高发态势,北京警方建立分级分类预警劝阻和四级反诈中心机制,提高劝阻拦截时效性和成功率,并在全国率先打造涉诈资金智能追踪系统,开展紧急止付、快速冻结,全力为群众追赃挽损。今年以来,已返还被骗群众资金3.6亿元。

记者走进北京市反诈中心,并没有想象中的反诈民警争分夺秒打电话劝阻拦截的场景。事实上,北京警方预警劝阻的触角早已延伸至全市基层派出所,甚至高校、企业和街乡社区。

前不久,市民刘女士遭遇租房投资理财类诈骗陷阱,就在她从银行取现40万元准备加大投资时,市反诈中心通过分析研判及时发现了刘女士存在被骗风险,立即部署劝阻拦截工作。对于反诈民警的电话劝阻,刘女士一个字也听不进去,预警线索即刻升级为“紧急”,分局反诈中心会同第四级街道反诈中心的劝阻员立即上门开展劝阻。经过民警与街道劝阻员3轮次近20小时的劝说,刘女士终于醒悟,避免了40万元损失。

被深度洗脑的刘女士能及时脱险,得益于北京警方建立的预警劝阻体系。据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十支队政委张楠介绍,反诈中心接到预警线索后,立即将线索分为“低危”“中危”“高危”“紧急”四个等级,对应通过发送短信、AI智能机器人外呼、属地派出所人工电话劝阻和上门劝阻等不同手段当即开展劝阻拦截,通过分级分类优化流程,提高劝阻时效性和成功率。另外,在市局、分局以及全市派出所建立三级反诈中心的基础上,北京警方又创新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32所高校、抖音公司、丰台新发地等15家企业和55个街乡建立第四级反诈中心。

“第四级反诈中心的建立把防护网络直接搭在基层一线,学生被骗,老师同学劝,员工受骗,领导同事劝,居民受骗,社区工作人员劝,以‘身边人劝身边人’,受骗事主相对容易接受,有效提升了劝阻成功率。”张楠说。

在预警劝阻的同时,北京警方不断优化涉诈资金紧急止付、快速冻结、及时解冻和资金返还制度,在全国率先打造涉诈资金智能追踪系统,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资金追查效能,最大化追赃挽损。记者看到,在反诈中心的资金查控室里,有24小时紧急止付等专门坐席。十家主要银行也长期派驻专人,配合警方开展犯罪研究和分析研判工作。

此外,北京警方还联合通信、金融、互联网行业主管部门,推进涉诈“资金链”治理,推动“断卡”专项行动,全面加强网络生态治理。对问题突出的单位联合行业主管部门约谈。通过专项整治,被约谈单位涉及的案件下降幅度超过两成。

避免群众遭受电诈侵害最好的办法是提升公众识诈防诈能力,北京警方也在积极开展精准宣防。比如与银行合作,对相关高净值客户开展一对一反诈宣传;与市税务局、市人社局对接,对全市财务人员和老年人开展特定群众宣传防范;与教委联合开展校园反诈宣传,成效显著。今年1月,昌平区一酒店员工深陷取消会员服务类骗局,120万元险些给了骗子。案发后,警方一方面在企业微信群中通报案情要点,围绕涉事酒店全体员工开展精准宣防,全面排查风险隐患。精准宣防后,涉事酒店近3个月未再发生从业人员电诈受骗的情况。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孙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