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2025》第二期林志炫爆冷遭淘汰,是个人问题还是比赛问题?
林志炫翻车主要有这两方面的问题:
①设计问题:据称林志炫原定是首英文歌曲,因为节目组临时要求更换曲目,所以林志炫才选择《秋意浓》。
②现场问题:林志炫演绎上有些瑕疵,且处理方式不是很适合这首歌。
以及,单依纯第一是合理的。不合理的点为马嘉祺补位成功、林志炫排名低于预期、陈楚生排名高过实际表现。

粉丝们先别着急,在一整个华语乐坛里,林志炫都算是我最喜欢的歌手之一,单依纯、白举纲都不是我的菜,马嘉祺就更不可能了。我是个流行声乐爱好者,所以听歌时主要关注音准是否到位、整首歌完成得是否流畅、不同音区转换是否自然。
那么就这一期歌手七位的综合来看,单依纯就是第一。她的演绎与现场表现都很稳当,从低音到高音的转换过渡就像对角线一样平缓。中间还加了点装饰音,听着自然不突兀,所以夺冠也算是名副其实的。
白举纲主歌情感铺垫做得不错,但副歌升调时能听出他声带闭合不够紧,有些漏气,注意被动漏气可不是主动的气声处理。单依纯处理类似段落就聪明得多,她会改用气声和弱混声过渡从而使得听感与音色统一,避免了换声过后可能的听感生硬问题。
说到陈楚生,他唱《我用什么把你留住》时,中低音区温暖又有质感,可以说是陈楚生自个音色的先天优越性。但副歌高音部分没挂好档,支撑不够、听感发虚,这个就是技术问题了。其实高音区练不好也没关系,可以效仿某些粤语歌手的操作,只唱中低音区的歌曲,不碰越过换声点的歌,而没必要硬上。

看到林志炫被淘汰多少有些惋惜,但歌曲没处理好也是真的。林志炫技术好、单音质量优秀,但仅限于 A#4 以下的音域。林志炫有个外号叫 "A4 之王 ",说的就是他在这一块的统治力。
但往上就不成,像以前林志炫有一首单曲《输了你赢了世界又如何》,我想可能有不少人认为这首歌是林俊杰的。两人都是有名有姓的实力歌手,出现了这种原唱和翻唱之间极度不平衡的情况,那只能说明原唱和翻唱之间存在了比较显著的差异。这首 " 输了你 " 的最高音是 B4,也就是 A#4 升 1key。这是林俊杰的统治区,所以他演绎得很好。
但对于林志炫而言,到 B4 就已经有点发虚了。副歌第一句 " 输了你,赢了世界又如何 " 中的 " 输了 " 和 " 你,赢了世界又如何 " 之前有一个从咬字到混声拉长的过渡处理。林志炫断层比较严重,现在还稍微会好一点,听着像是换声没成功一样,不是从大通道、辉煌的 A4 到同样处理的 B4,而直接就是强混转头混声,所以前后不一致这个问题就比较严重。
这次的秋意浓同样有这个问题,也就是低中音区和高音区衔接出现断层,高音听感发虚。当然不是说高音要唱的很恢宏,这首《秋意浓》的高音部分应该用弱混声处理,不能用头混声、头声或者假声,也就是用李健那种唱法过渡。所以会有人觉得张学友版本的更和谐一些,因为张学友就是用这种方法处理的。
马嘉祺这次选曲策略比较聪明,选了一首扬长避短的歌曲,所以没有大翻车。《曾经我也想一了百了》音域适中。虽然能听出音准偏差,但观众注意不到这些小问题,不过我完全不觉得马嘉祺能居于林志炫之上。
而且不知道为啥白举纲非要在节目上选高难度曲目,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听感吃力是流行乐大忌,即便你实际唱的轻松也一样。这种歌曲起到的触动效果只在现场有效,而需要细品的音乐才能更长久、更广泛地被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