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前机会前瞻|20余家巨头联手!我国首个软件开发智能体标准发布,这几家公司已有多款AI智能体落地(附概念股)

【中国信通院联合多家头部企业发布软件开发智能体标准】5月26日,中国信通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兴云数科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科大讯飞、腾讯、阿里、华为等二十余家头部企业共同编制的《面向软件工程智能体的技术和应用要求第1部分:开发智能体》(标准编号AIIA/T0219-2025)近日发布。该标准围绕技术能力、服务能力两大维度,提出了开发智能体的能力建设和应用要求。技术能力涵盖感知能力、记忆能力、规划能力、执行能力等四个方面,服务能力包括编码智能体、单元测试智能体、检查修复智能体、智能问答智能体及开发全流程智能体,对开发智能体提出了全栈的技术能力要求。一方面,可为企业开发智能体提供能力建设指导,助力产品快速迭代;另一方面,可为企业提供技术选型参考,推动开发智能体的落地应用。

【机会前瞻】

5月26日,AI智能体概念迎来强催化。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中国工商银行、百度、腾讯、阿里、华为等二十余家头部企业,正式发布《面向软件工程智能体的技术和应用要求 第1部分:开发智能体》(标准编号AIIA/T 0219-2025)。这一标准围绕技术能力与服务能力两大维度,首次为软件开发智能体建立全栈式技术规范,标志着我国在AI智能体领域的标准化进程迈出关键一步。

标准提出的技术能力要求覆盖感知、记忆、规划、执行四大核心模块。感知能力要求智能体能够解析代码结构、识别开发流程中的异常信号;记忆能力需支持长期代码库知识沉淀与短期任务上下文存储;规划能力强调智能体需具备多任务调度、资源分配和风险预判能力;执行能力则要求智能体能够直接调用开发工具链完成代码生成、调试等操作。在服务能力层面,标准细化了编码智能体、单元测试智能体、检查修复智能体等具体应用场景的功能指标,例如要求编码智能体的代码生成准确率不低于90%,单元测试智能体需覆盖85%以上的代码逻辑分支。

参与标准制定的企业涵盖金融、科技、通信等多个领域。中国工商银行作为金融行业代表,将智能体技术应用于银行核心系统开发,其编码智能体已实现日均生成代码量超10万行,缺陷率降低60%。百度则展示了其开发全流程智能体在自动驾驶软件迭代中的实践,通过整合感知、规划、执行能力,将开发周期缩短40%。

当前,AI智能体正从概念验证迈向规模化商用。尤其是在应用层面,目前,全球首个照明行业生成式AI智能体已通过中国信通院最高等级评估,在智能路灯系统中实现能耗优化与预见性维护。金融领域,智能投顾智能体可基于用户风险偏好自动生成资产配置方案,管理规模突破千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