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销量出炉!一汽大众再成“另类”
5月11日,乘联分会发布最新月度市场报告显示,2025 年4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75.5万辆,同比增长 14.5%,环比下滑9.4%。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为90.5万辆,同比增长33.9%,环比下滑 8.7%,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52%。截至四月底,国内狭义乘用车零售687.2万辆,同比增长7.9%。
4月国内零售中,自主品牌市场零售115万辆,同比下滑 3%,环比下滑 8%,当月国内零售份额为 65.5%,同比增长8个百分点;主流合资品牌零售 44万辆,同比下降3%,环比下滑 8%,当月国内份额为25.1%,其中德系品牌零售份额为 15.6%,日系品牌为 12.2%,美系品牌为4.8%,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豪华车零售17万辆,同比下滑18%,环比下滑 32%,当月市场份额为9.5%,同比下滑 3.7个百分点。
从市场份额来看,自主品牌是乘用车市场的绝对主力,再次彰显传统自主企业的新能源转型成功。乘联分会指出,4 月新能源乘用车企业总体走势较强,以比亚迪汽车、吉利汽车、奇瑞汽车等为代表的狭义插混表现持续较强。在产品投放方面,随着自主车企在新能源路线上 " 多线并举 " 策略的实施,市场基盘持续扩大,新能源月度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厂商达到 17 家,占新能源乘用车总量 90.9%。
根据乘联会公布的国内车企零售销量榜单来看,大部分汽车制造商均实现同比增长,其中吉利汽车同比增长81.4%,成为最具增长潜力的车企,比亚迪汽车同比增长5.8%,长安汽车同比增长 27.4%,奇瑞汽车同比增长19.7%,长城汽车同比增长 20.3%。合资厂商阵营来看,仅一汽大众出现下滑,同比下滑 7.2%,上汽大众同比增长5.9%,南北丰田均增长超过两位数,其中一汽丰田同比增长 32.4%。
毫无疑问,比亚迪再次拿下中国车市销量第一,单月零售销量 26.9万辆,同比增长5.8%,与排名第二的吉利汽车约有6万辆差距,两家车企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比亚迪在新能源市场已拥有绝对的领先地位,旗下已布局比亚迪、腾势、方程豹、仰望四大品牌,其中比亚迪品牌分为海洋网和王朝网,是比亚迪最重要的销量来源。4 月 9 日,汉 L 唐 L 正式上市,汉 L 起售价为 20.98 万元,唐 L 起售价为 22.98 万元,两款车型均提供纯电和插混车型,纯电车型基于比亚迪超级 e 平台打造,插混车型采用第五代 DM 技术。
作为传统车企的代表,吉利新能源转型可以说是初见成效,虽然市场份额不及比亚迪汽车,但却是中国市场最具增长潜力的汽车厂商,吉利汽车旗下品牌包括吉利品牌、银河品牌、领克品牌以及极氪品牌,4 月零售销量同比增长81.4%。5 月 9 日,吉利银河品牌旗下全新电混轿车——星耀 8 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 7 款车型,售价区间为 12.58-16.58 万元,限时价 11.58-15.58 万元。
长安汽车排名第四,4 月销量为 10.5 万辆,同比增长 27.4%。作为整车央企之一,长安汽车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转型还是相对领先的,相继打造了长安启源系列、深蓝汽车以及阿维塔科技。在 2025 上海车展上,深蓝 S09 正式开启预售,新车共推出 5 款车型,预售价区间为 23.99-30.99 万元,补贴后预售价区间为 21.49-28.49 万元。
奇瑞汽车在榜单中排名第四,4月销量9.5万辆,同比增长11.9%。在国内市场,奇瑞汽车通过奇瑞以及风云系列持续巩固并扩大其市场份额,而在国际市场,特别是出口销量方面,奇瑞更是以卓越的表现成为自主品牌中的佼佼者。
除此之外,长城汽车同比增长20.3% 至5.5万辆,成功挤进前十。
再来看看合资品牌,南北丰田在4月均实现增长,其中一汽丰田同比增长32.4%,在榜单中排名第七,广汽丰田同比增长14.9%,在榜单中排名第九。在 2025 上海车展上,广汽丰田铂智 7 正式亮相,一汽丰田 bZ5 正式开启预售。
除此之外,东风日产、广汽本田、东风本田继续跌出前十,这已经是常态。不得不承认的是,当下日系品牌在国内市场江河日下。随着自主品牌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形成技术壁垒,消费者开始将目光转向更加经济实惠的国产车上,日系车越来越难以得到中国消费者的认可,即使降价卖车也难以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值得一提的是,一汽大众成为4月国内销量前十唯一出现下滑的车企,同比下滑 7.2% 至 11.1万辆,上汽大众则同比增长5.9% 至8.3万辆。
展望5月车市走势,结合乘联分会分析,多重利好因素支撑下,乘用车市场有望延续平稳增长态势。在国家促消费和多省市对应的促消费政策的推动下,5 月车展线下活动持续活跃市场气氛并将加速拉升人气。在品牌产品矩阵日益丰富的背景下,此次上海车展的新车发布力度温和,自主新势力品牌多为中高端车型发布亮相,合资车型率先开启新能源上市惊喜价,预计 5 月车市增长相对平稳。
对于美国汽车关税对中国的影响,乘联分会表示,中国汽车出口美国占比微乎其微,尤其是自主品牌完全没有在美国销售,因此中国生产的自主品牌汽车不会受到美国加关税的影响;目前我国在俄罗斯市场的自主销量份额仍保持在 55% 的高位,出口减量压力不太大。但这次上海车展的燃油车新品太少、小车新品少、大型电动车扎堆的 " 两少一多 " 现象不利于中国汽车可持续发展战略。
汽车行业关注 人气汽车新传媒
每天分享有价值的汽车新闻
汽车人的平台